《诗经》植物:南山之杞是什么树
发布时间:2025-03-28 18:16 浏览量:3
《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之“杞”,现代的《诗经》译注,有的解释为枸杞,有的根据严粲《诗缉》“《小雅》南山有杞,在彼杞棘,山木也”之说,解释为“山木”。这种“山木”是指什么树,古今没有正面的解释,能查到的信息也很少。《辞海》、《汉语大字典》等现代文字工具书里,“杞”字作为植物名,除了解释为枸杞外,只注有“杞梓”、“杞楠”等,说“杞”是能与梓、楠等树比肩齐名木,而没说是什么树。
《小雅·南山有台》共五章,里面提到了十种植物:即“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梓”;“南山有杞,北山有李”;“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南山有枸,北有楰”。其中的“台”和“莱”是两种草本植物外,其它八种都是木本植物,而且都是乔木,那么这个“杞”应该也是一种乔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注:“杞、梓皆木名。”杜甫《楼上》诗:“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说明“杞”是一种可作栋梁之材或雕饰制器的大树良木。《类篇》说杞“似豫章。”豫章(豫樟),有说是两种非常相似的樟属大木,有说是豫章就是樟。司马光说“似豫章”,不知是指“杞”的叶子、树干等形态特征似豫章,还是说其材质功用似豫章。
说“杞”是能与梓、楠等树比肩齐名的大树良木,那么“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是乔木,且有较挺拔的主干;其二,材质优良,出类拔萃,或有独到的用途;其三,《诗·小雅》创作流传之地,即,今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以及先秦时的楚地有产。
一
《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之杞,即柳属之杞,我在《将仲子想折的“杞”是什么树》一文得出的结论是指旱柳(或腺柳)。旱柳河腺柳都生低隰处,不生山上,也算不上是与梓、楠比肩齐名的大树良木。
赵岐(汉)注《孟子·告子上》:“杞柳,柜柳也。一曰杞,木名也,《诗》云:“南山有杞。”赵岐说杞柳是柜柳,《尔雅·释木》里也有名“柜柳”者。《尔雅·释木》:“楥,柜桏”。郭璞(东晋)注“未详。或曰桏当为柳。柜桏似柳,皮可煮作饮。”其后的《玉篇》,《广韵》都说“桏,柜柳也”。
《说文》对桏的解释与《尔雅·释木》不同。《说文》(桏):“椶椐木也。”《说文解字注》:“椶椐木,合二木为名,未知何木也。······《说文》盖取诸《尔雅》。椶与楥形似,椐与柜声同,椶疑楥之误。”照此说,《说文》里的“椶椐木”,或为“桏柜木”之误。如是,那么《说文》里的“桏,椶椐木”就是《尔雅》里的“桏,柜桏”。
“椶椐木”不知为何木。“椐”和“椐木”有两种说法:
其一,《尔雅注》、《说文》、《毛诗疏》都说椐即樻,今人俗称灵寿木,其木有肿节,可以做手杖。颜师古(隋)注《汉书·孔光传》说灵寿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但今人不知为何木,就连以因产灵寿木而名的河北灵寿县人也云里雾里。有说灵寿木即今之忍冬科六道木。六道木是落叶灌木,不符合上述所言特征。再者,不管是与否,都与杞梓之材大树良木不符。
其二,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中国传统家具书籍中常出现“椐木”,如清作椐木柜、椐木榻、椐木小凳等,这种“椐木”,实际上就是现代所讲的“榉木”。
《篇海类编》说“柜”同“榉”;《说文》未收录“榉”,只收录“柜”,解释为“木也。”《说文解字注》解释说,“柜”今俗作“榉”。郑樵《通志·卷七十六》)“榉,榆类也,而锨烈,其实亦如榆,防似钱之状”
李时珍说《本草纲目》里的“榉”就是郭璞注《尔雅》所说的柜柳,但是他引用的有些混乱,里面描述的是三种不同的植物:
(1)“弘景曰:榉树山中处处有之。皮似檀、槐,叶如栎、槲, 人多识之。”
这种生山中,皮似檀槐,叶如栎槲的树木,现在有说就是今之壳斗科水青冈属的水青冈,俗称山毛榉。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山毛榉,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余米,叶子卵形或长椭圆形,花萼有丝状的毛,结坚果。木材可做铁道枕木,也叫‘水青冈’”。
我们通常说的水青冈或山毛榉,应是水青冈属多种水青冈的统称。据《中国植物志》,河南产米心水青冈,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产米心水青冈、水青冈、光叶水青冈、台湾水青冈等多种。上述树种多生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常为上层树种。
水青冈的木材为纹理直,结构较粗,创面光滑,纹理美观,耐磨且材质轻柔,是良好的家具用材。米心水青冈木材淡红褐色至淡褐色,结构细至中等,纹理自或斜,硬度中至硬,冲击韧性高,锯刨加工易,剖面光洁,属高级家具用材。目前市场上的榉木家具、榉木板材,其木材均是水青冈属即山毛榉类植物,而不是真正的榉木。
(2)“恭曰: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浓,殊不似檀。”“宗曰:榉木,今人呼为榉柳。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最大者,木高五、六丈,合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不材也,不堪为器,嫩皮取以缘栲栳及箕唇。”
这种“叶似樗而狭长”“湖南北甚多,然亦不材也,不堪为器,嫩皮取以缘栲栳及箕唇”的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说是今之枫杨,或称“元宝树”。枫杨是胡桃科落叶大乔木,别称麻柳、蜈蚣柳等,山东叫“凭柳”。枫杨木材白色,绵软,易翘曲变形,作家具只能当侧板后板,但可制薄木作或用于小件刻花。《齐民要术》说(凭柳)“可以为楯车辋,杂材及碗。”枫杨的叶子有毒,小时候常用枫杨树叶汁药鱼,故不可做茶饮。皮入药,祛风止痛,杀虫,敛疮之功效,但没听说用以茶饮。
(3)“时珍曰: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郑樵《通志》云:榉乃榆类而杴(xiān,同锨),其实亦如榆钱之状。乡人采其叶为甜茶。”
此种应是指今之榆科的榉树。这里的榉树应该是泛指。我国产的榉属植物有榉树、大叶榉和大果榉三种,《诗·小雅》所覆盖的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湖北、河北等地均产。榉树(统称)喜生山谷、河谷、溪旁及较湿润的山坡疏林中。榉树和大叶榉都高达30多米,胸径达80厘米以上;大果榉也高达20多米,胸径达60厘米,且都主干挺直,其木材木材致密坚硬,纹理美观,少疤结,不易伸缩与反挠,耐腐力强,是我国南北民间多用的上等家具木材,故有“北榆南榉”、“无榉不成具”之说。大叶榉树老树材常带红色,陈嵘所著《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榉树皮和叶供药用,也可煮作茶饮。《名医别录》载:“榉树皮煎服之夏日作饮去热。”李时珍说的“榉材红紫,作箱、案之类甚佳”,可能就指此种。
榉树生长缓慢,加之古代大量砍伐,据说至明代隆庆和万历年间,成材的榉树已砍伐殆尽,后来渐渐被进口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红木”所替代。
就木材材质而言,榉木可以梓樟比肩,且先秦楚地多产。与“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相符。这个“柜”,或是“楥,柜桏”之柜?郭璞说柜桏可能是柜柳原本就是推测。《说文解字注》指出:“郭易桏为柳,而后译柜柳。则《篇》、《韵》以柜柳释桏,非也。”
不管郭璞说的柜桏可能是柜柳正确不正确,都可以肯定“柜柳”这种树木确实有之。
二
陆玑释《小雅·四牡》“集于苞杞”:“杞,其树如樗,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茹微苦,其茎似莓子,秋熟正赤,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其中“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茹微苦,其茎似莓子,秋熟正赤,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是言枸杞,“其树如樗”应是山木。枸杞是枝条俯软的灌木,叶小而薄,与樗相去甚远,故后人在引用时,常略去“其树如樗”。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按严华谷《诗辑》云,‘南山有杞’是山木,与此篇杞(涉彼北山,言采其杞)是二种,确信。”朱文公注‘南山之杞’云树似樗,极肖其形。若陆氏疏此杞云树如樗,几相溷(混)矣。”我想,可能是陆机将“集于苞杞”之“杞”与“南山有杞”之“杞”的解释弄混了,也可能是后人在抄录《毛诗草木疏》时弄混了。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说的“朱文公注‘南山之杞’云树似樗”,出于朱熹《诗集传》释“南山有杞”:“杞,树如樗,一名枸骨。”
名枸骨的木本植物有两种,《本草纲目》将两种混在了一起。一种别称猫儿刺,“时珍曰:狗骨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浓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葜子,九月熟时,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人采其木皮煎膏,以粘鸟雀,谓之粘 。”
“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俗称毛儿刺的枸骨,即今之枸骨,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公园绿地多有栽培。李时珍说卫矛也有枸骨之名,但卫矛也是小灌木。“南山之杞”肯定不是这两种。
另一种。“藏器曰:枸骨树如杜仲。《诗》云‘南山有枸’是也。陆机《诗疏》云:山木也。其状如栌,木理白滑,可为函板。有木虻在叶中,卷之如子,羽化为虻。颂曰:多生江浙间。南人取以旋盒器甚佳。”此种是指今之枳椇。陆玑释《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枸”:“枸树,山木。其状如栌,一名枸骨。髙大如白杨,所在山中皆有。理白,可为函板,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噉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本从南方来。能令酒味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之酒皆薄。”
枳椇别名南枳椇,俗称拐枣、鸡爪树等,是鼠李科枳椇属高10-25米的大乔木,产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及南方多省,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开旷地、山坡林缘或疏林中;木材细致坚硬,为建筑和制细木工用具的良好用材。果成熟黄色,果序轴肥厚、含丰富的糖,甘甜,南方常作干果售卖。还有一种北枳椇,也是高十余米的乔木,其果较小,成熟是黑色,也甜。产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枳椇和北枳椇很似,都是叶似朴,葱绿浓密,很少虫害,是良好的绿化树种。但其树叶不似樗。
朱熹说“杞,树如樗”,与陆玑“杞,其树如樗”合。
“樗”古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今之臭椿;二是山樗。
《说文》(樗):“木也。以其皮裹松脂。”《说文解字注》:“今之臭椿树是也。”《康熙字典》:“《正韵》恶木也。《诗·豳風》‘采荼薪樗’。《陆玑疏》‘樗,樹及皮皆似漆,靑色耳,其叶臭。’《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规矩”,即说的臭椿。
臭椿是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灰白色至灰黑色,平滑而有直纹;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近对生。全国大部地区有分布。
山樗也称樗。《尔雅·释木》“栲,山樗。”郭璞注:“栲似樗,色小白,生山中,因名云。亦类漆树。俗语曰,櫄樗栲漆,相似如一。”陆玑《毛诗疏》释《小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山樗,与下田樗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呉人以其叶为茗。”这里的“下田樗”,应该是指生长在山下的樗树,也即樗(臭椿)。
被称作山樗的栲,不是陆玑说的“叶似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辐,或谓之栲栎”(《毛诗疏·山有栲》)。“叶似栎”之栲是即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栲。
根据郭璞说的山樗“亦类漆树”和陆玑说的“与下田樗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呉人以其叶为茗”这些特征,可以断定山樗是指今之黄连木。
黄连木又名黄楝树、黄连树、黄连茶、楷树等,是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臭椿小叶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5-4厘米)。《植物名实图考》描述说“黄连木,江西、湖广多有之。大合抱,高数丈,叶似椿而小。春时新芽微红黄色,人竞采取腌食,曝以为饮,味苦回甜如橄榄,暑月可清热生津。”《救荒本草》里的黄楝树即此。
杞树如樗,而櫄樗栲漆相似如一。也就是说杞树是乔木,叶一回羽状复叶,小叶数对,卵状披针形。
《诗经·小雅》覆盖地区有产,叶似樗的树木有漆、野漆、香椿、水曲柳、花曲柳、苦枥木、苦树、青麸杨、黄连木、黄檗、无患子等数种,其中漆、野漆、香椿、黄连木直接排除;其余数种中,水曲柳、苦枥木和无患子是大乔木。苦枥木和无患子属于一般木材,算不上是与梓楠比肩的良木。材质上乘用途广泛的当数水曲柳。水曲柳高达30米以上,胸径达2米,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纹理美丽,是建筑装修和中高档家具的优质用材。据《中国植物志》,水曲柳产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湖北等省,生海拔700-2 1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河谷平缓山地。但战国初期东北、华北、甘肃尚由东胡、肃慎、秽貊和西戎等部落统治,与晋国不会有商业往来。而楚国(湖北)与晋国相邻,“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顺理成章。
除了水曲柳和榉树,《诗·小雅》所覆盖地区以及楚地有产的大树良木还有胡桃秋,但胡桃楸的叶子不像臭椿而像胡桃,且主产地在华北东北,古晋地也产。我想,这个山木“杞”应就在水曲柳和榉树之中,而又以榉树的可能性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