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小说家·访谈 | 蒋亶文×夏商:十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5-03-28 16:01 浏览量:8
访谈:十个问题
夏商
《十月·长篇小说》2025年第1期夏商:当年风头正健时,为什么不再发表小说,成了“失踪”的小说家?
蒋亶文: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年纪很轻,谈不上有什么人生阅历,完全依赖想象力的写作当然难以为继,而我又生性懒惰,没有去突破这个困扰自己的瓶颈,所以很快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夏商:在这段未发表新作的时光里,文学是否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蒋亶文:当然是。年轻时的写作经历,给我留下了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虽然在我后来的阅读中,文学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我依然会去重看那些在年轻时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从而为喧嚣的现实生活留出了一个冷静旁观的空间。
夏商:这次复笔,有怎样的心境?
蒋亶文:坦率地说,一开始是犹豫和慌张。毕竟三十年没写过小说了,我无法确信自己是否还具备写作的能力。无论在结构的把握还是文字的表达上,我都不能预判自己是不是可以写出来一篇小说。之前,我也曾有过重新动笔的念头,但都放弃了,这次要感谢老友夏商,鼓励了我。
夏商:跟以前相比,对小说这门艺术是否有了新的理解?
蒋亶文:如果就短篇小说而言,我仍然觉得它是可以“无意义”的,我也还是习惯于捕捉和放大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来作为小说的起点,用文字来制造某种情绪支撑整篇的叙事。如果说和过去比,可能的变化是我在文字上注意了克制,以及尝试着设计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夏商:促发你写一篇小说的冲动是如何形成的?
蒋亶文:一个在生活中真实出现的场景,会成为一次虚构的开始。我这几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山里,从上海过去并不是全程都能在高速上,其间要下来经过五六十公里的地面道路,前一段时间,从地面再上高速的入口不知什么原因被封了,我只有继续绕行去下一个入口。《春风吹拂大地》这篇小说,就是由此而来。
夏商:在推进叙事的过程中,是完全按照构思,还是会跑偏?
蒋亶文:一个优秀的作家,可以完全掌控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命运,而我显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难免会跑偏,也就是说在叙事的逻辑上会出现漏洞。
夏商:你心目中的一篇好小说,由哪些要件构成?
蒋亶文:故事、故事的隐喻,还有叙述故事的节奏。
夏商:对你而言,小说意味着什么?
蒋亶文:意味着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意味着对另一种生活的想象。
夏商:若能选择与古今中外任意一位小说家对话,你希望是谁以及希望探讨什么话题?
蒋亶文:能请加缪先生喝杯咖啡吗?他对痛苦和绝望的感知能力,以及冷静的呈现,是我想学习的。
夏商:这次复笔对你而言,只是为配合我们完成一项文学策划,还是会继续创作旅程?
蒋亶文:谁知道呢?总之,是开始了。
蒋亶文,1968年生,自1988年至1994年间,在《作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外文学》《钟山》《花城》《小说家》《山花》《江南》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
夏商,当代小说家。生于上海。著有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乞儿流浪记》《标本师》《裸露的亡灵》,另有四卷本《夏商自选集》及九卷本《夏商小说系列》。现居纽约。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十月杂志”公号推送的消息。
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