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教授斩获国际大奖!上一次获奖的中国人是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5-03-28 14:12  浏览量:8

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2025年度沃尔夫奖揭晓,中国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斩获建筑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沃尔夫艺术类奖项的中国人。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曾于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沃尔夫奖的创设背景可追溯至1976年,由杰出的工业家和发明家里卡多·沃尔夫所设立,旨在奖励那些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徐甜甜因“杰出的设计天赋,以及她利用这种天赋改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得到了评委会高度的认可与赞誉。

徐甜甜获2025年度沃尔夫建筑奖

1975年,徐甜甜出生在充满历史底蕴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童年记忆里那些独特的层叠庭院和交织的走廊,为她日后对建筑的热情埋下了种子。她从小勤奋好学,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又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在美国波士顿和荷兰鹿特丹知名事务所的工作经历为她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

2004年,正值中国城市化浪潮汹涌之际,徐甜甜回国,创立事务所DnA,将目光投向被边缘化的乡村,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有效地结合于建筑设计之中。与主流“大拆大建”模式不同,她提出“建筑针灸”理念——通过小尺度、精准化的介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建筑针灸”充分体现了徐甜甜独特的设计理念。以融合性与可持续性为基础,她强调不单单依赖庞大的改造,而是优先考虑地方的材料和技艺,关注集体性与公共空间的建设。这种设计方法形成了地质与人文的交响。徐甜甜偏爱使用木材、砖块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巧妙保留历史痕迹,使传统与现代共融,形成独特的乡村建筑风貌。

不论是浙江松阳县的乡村活化、福建土楼,还是丽水的缙云石宕,徐甜甜的设计都不是一味追求单一的美,而是希望通过建筑的“微介入、精提升”,能帮助当地挖掘出自然禀赋下多年形成的生产生活故事,激活潜在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为乡村找到新的机会。

这几年,徐甜甜在许多乡村留下了她的杰作。在浙江松阳,她和团队共同设计建造了包括石梅桥、竹亭、水利中心等20多座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重塑了乡村的文化景观,更提升了生产效率。

特别是红糖厂、豆腐厂等功能性建筑,它们的诞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豆腐工坊的设计则让生产过程与生活环境融为一体,打破了单纯工厂、单纯生活的界限。

2019年,联合国人居署将松阳的“建筑针灸”项目纳入全球城乡联系发展的示范案例,这项国际认可的成就不仅让徐甜甜名扬国际,更为全球乡村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

福建土楼是建筑文化的瑰宝,随着原住民从土楼搬迁到自建房,存量数千的土楼,大多处于荒废状态。“即使已经失去原有的居住和防御功能,土楼仍然是集体记忆的承载体,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环保价值并未减退。作为最生态的建筑,土楼经过活化再利用,仍然可以作为原住民的精神家园。”徐甜甜介绍。

宾阳楼

焕新传统乡土建筑,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徐甜甜开始探索如何将土楼活化利用。华安的启丰楼已空置30余年,改建后一、二层进行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非遗展示,顶层改为民宿,入口处的倒塌墙壁加固后开放为观景平台;处于危房状态的平和县宾阳楼被改建为社区中心,以保留过去几十代人共同生活的集体记忆,其中楼体被植物生长损毁的部分并未重建,而是改为庭院式花园,为树木预留生长空间,使之融入新的景观;南靖的进士楼和翠美楼,通过必要修缮提升居住条件,将内部闲置空间变为活动和休闲场所,翠美楼规划为木偶戏演艺工坊,进士楼规划为民俗体验馆。

2023年,徐甜甜的“福建土楼活化利用”设计方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豪瑞(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上斩获亚太地区唯一金奖。“通过这些经济、务实的示范样板土楼,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以及土楼的楼民们参与到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土楼的行动中来,以此促进乡村振兴、传承土楼文化。”徐甜甜说道。

福建土楼活化利用展示

最近,徐甜甜将目光聚焦于台州的黄岩石窟,这是一处有着1500年历史的地方。作为一个曾被遗忘的采石场,这里经过徐甜甜的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团队依托石窟的特性,打造了三个不同规模的剧场,巧妙利用了空间与环境的对话,让人们在感受千年历史的同时,能享受现代建筑的舒适。黄岩石窟不仅是遗迹,更是古今对话、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空间。此外,徐甜甜还着手于缙云的石宕改造,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历史遗产与民俗文化的再利用。这里将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以崭新的形式重新焕发活力。

缙云的石宕剧场

用建筑讲述故事、重塑身份,带给乡村新的生机,徐甜甜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演绎,更是对乡村未来的深刻探索与关怀。得知获得2025年度沃尔夫奖时,徐甜甜很惊喜。她认为,此次获奖,是世界看到了乡村振兴为中国乡村带来的变化与发展,是国际对这些创新实践的关注。此外,对建筑学专业来说,能够得到国际奖项的认可,说明建筑设计并非只能服从于城市的开发建设,在乡村这个广阔空间中也有许多机遇,大有可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