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百多年前的博物学巨著,编成你能读懂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5-03-28 11:36 浏览量:3
万世之师孔子曾劝年轻人一定要读读《诗经》:“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可以认识其中的鸟兽草木。三国时期,有人整理了《诗经》中描写的植物、动物和昆虫等名称150多种,写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也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动植物的著作。不过,我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博物类著作还得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它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彩绘版)》,杜新艳 编著
《本草纲目》:当时最大规模的物种记录、最先进的自然分类系统
多识鸟兽草木,可不是记住几个鸟兽草木的名字那么简单。李时珍曾说,你对事物的观察到了极点,自然会发现真知和真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能够被全世界广泛接受,根源在于他的“多识”精神,也可以说是科学精神。李时珍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观察与实验,花了整整27年,走遍湖北、江西、江苏的山野,像侦探一样追踪每种生物的蛛丝马迹。《本草纲目》记录了1892种药物,这个数字是当时最大规模的物种记录。在这1892种药物中,有374种是李时珍亲自到田间地头山林湖海去考察发现或确认的新物种。他通过实地考察,真实地记录了冬虫夏草“冬为虫,夏为草”的寄生现象。他还尝百草,以身试药。他曾记录下曼陀罗花麻醉效果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服用曼陀罗花三钱(约合15克)后出现幻觉,手舞足蹈,至五钱(25克)时彻底丧失痛觉。
李时珍对科学观察和实验数据进行的科学记录就保留在《本草纲目》中,为我们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李时珍会详细记录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时节的关系,并提示它们的最佳药效期。《本草纲目》明确记录了“青蒿治疟疾寒热”, “七月开花时采”揭示了花蕾期青蒿素含量高的事实(实验证明可提高约30%),后世的科学家坚持试验并最终提炼出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更可贵的是《本草纲目》进行了科学系统地分类。德国科学家曾赞叹《本草纲目》“是最完美的自然分类”。李时珍为各种物种分出纲目,构建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自然分类系统。他把事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分成16部,再按它们的自然属性细分为60类,最后1892个物种独立成条。这与林奈的《自然系统》用纲目分类思路一致,却早了158年。
《本草纲目(彩绘版)》:孩子读得懂的图解版《本草纲目》
为了让孩子们也接触、了解这部伟大的科学巨著,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本草纲目(彩绘版)》。
一 将体例设计成孩子感兴趣、容易理解的样子
《本草纲目(彩绘版)》有着既体现原著卷目,又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体例。它从原著的16部中精选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10部,经过分类整合,归为“小小草有大用(草部)”“民以食为天(谷部)”“多吃蔬菜好处多(菜部)”“美味的果实(果部)”“换个角度看树木(木部)”和“奇妙的动物(虫部、 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六章。每种动植物下分“释名”“集解”“药用部位”“气味”“主治”来展示它们的名字、形态、药用部位、性质味道和用途等。
滑动查看《本草纲目(彩绘版)》目录
二 用现代博物学知识打通古今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博物学著作。为了让青少年更加全面地了解书中提到的动植物,《本草纲目(彩绘版)》古今链接,从现代博物学的角度来拓展相关知识,如:薄荷为什么有清凉的感觉?凤仙花为什么能染指甲?牵牛花为什么早晨开花、中午合拢?小麦为什么只有一枝麦穗?为什么玉米横截面的颗粒数基本是偶数?望梅为什么能止渴?莲藕为什么有那么多洞?……讲解轻松幽默,科普不枯燥。
三 传说故事+经典诗词,为科普添诗意
《本草纲目》中,有的植物名字是以人名命名的,如刘寄奴草;有的名字和生活环境相关,如车前;有的植物是从西域引进的,如安石榴和胡瓜;有的动植物帮了人类大忙,如青蒿、蚯蚓,等等。这些动植物背后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本书将为大家娓娓道来,揭开《本草纲目》的神秘面纱。本书还设有“古诗词里的动植物”板块,精选与文中动植物相关的经典诗词,让孩子品味动植物在古诗词里的优美意象和意境。
四 彩绘插图+注音注释,阅读无障碍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观察和认识书中介绍的动植物,《本草纲目(彩绘版)》根据原著的描述,为所有动植物精心绘制了实物图,彩绘插图准确、精致地复现了动植物的样貌。本书还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生字、难字进行注音注释,对拓展的古诗词全文注音,使孩子们阅读、诵读无障碍。
滑动试读《本草纲目(彩绘版)》内文
如何用好《本草纲目(彩绘版)》?
让《本草纲目》真正成为孩子的自然导师,我们建议用四把钥匙开启这本宝藏图书的多重秘境。
第一把钥匙是文字显微镜。《本草纲目》的“释名”部分既是自然知识,也是人文知识,既有科学依据,也有文学想象。它是古人命名智慧的集中体现。如车前草得名是因为它经常生长在牛马踩踏、车辙碾压的地方,它还有一些类似的名字,比如叫当道、车轮菜、牛遗等。又因为地里到处都是这种绿色的草,它也叫地衣或蛤蟆衣。又因为它的叶子形状像牛舌头,有的地方就称它为牛舌草。至于《诗经》称它为芣苢是因为它的种子很多,寓意多子多孙。蒲公英又名金簪草,是因为蒲公英的花长得像古代美女插在头上那金光闪闪的金簪子。
第二把钥匙是图像对话卡。作为“彩绘版”《本草纲目》,本书提供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孩子们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读文字,图文共读。可以自己在插图上标注文字说明,还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或拍照,对照观察李时珍所描绘的植物与自己实际见到的植物在外形上的相似度,制作图文对话卡和古今对话卡。
第三把钥匙是观察档案本。走进自然、观察实物是我们走进科学、形成博物意识最重要的一步。《本草纲目(彩绘版)》中的很多植物比如葱、蒜、薄荷、萝卜、玉米、大豆、桃、枣等等,生活中很容易看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触摸它的叶片或果实,闻它的气味,尝它的味道。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有助于孩子形成对事物真切的知识。还可以制作一些标本,准备一些实验道具,制作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档案本,帮助孩子加深和巩固博物知识。
第四把钥匙是新科技赋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许多博物学家已经开发了相关的技术帮助我们去多识鸟兽草木。比如智能手机有许多专业识别草木的APP供我们随时随地拍摄识别,提供图像和声音的资源库。此外,AR眼镜识别和AI辅助识别也会越来越多地为我们认识鸟兽草木提供帮助。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孩子的博物知识会越来越丰富。
春天来了,自然界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带上相机、放大镜、笔记本,还有《本草纲目(彩绘版)》,一起去大自然探秘吧。
中国博物学巨著,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博物知识+传说故事+经典诗词
孩子读得懂的图解版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彩绘版)》
杜新艳 编著
16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6971-3
69.00元
更多给孩子的经典名著系列图书
- 上一篇:踏着时代的鼓点笃定前行
- 下一篇:战犯的新生之路Ⅱ(143):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