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资本宋向前:文化自信与消费投资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3-28 11:27 浏览量:2
来源丨融中财经 吕敬之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消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加华资本宋向前在采访中深入探讨了2025年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文化自信的回归以及消费投资的未来趋势。他指出,中小企业在面对人力成本上升、租金上涨等挑战时,必须提升战略定位能力,聚焦刚需高频的大赛道,并全方位提升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哪吒、黑悟空等国漫IP的崛起,文化自信的回归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包括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国潮品牌的崛起以及中华文化出海等。
在消费投资领域,宋向前强调,未来的消费投资赛道将更加专业化,出海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无论是性价比出海模式,还是文化输出模式,企业都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的视野。最后,宋向前展望了投资行业的下一个十年,认为专业化、垂直化的投资机构将脱颖而出,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将成为主流。
加华资本宋向前
以下为融中财经对话加华资本宋向前实录,以飨读者:
01
融中财经:2025中小企业在中国的生存环境将会如何?建议创业者如何做好准备?
宋向前:2025年,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经历结构性优化与调整的阶段,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宏观环境供给侧的冲击将持续存在,人力成本上升、租金上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加上整个系统的重装因素导致结构转型,市场进入了更加理性的阶段。过去靠“水大鱼大”简单粗放式增长的红利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严峻考验。
中小企业要清醒认识,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真正的企业家时代正在到来。创业者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战略定位能力要强。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创业者需要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目标是什么,要有企业倒做的思想,以终为始,围绕企业的终极目标去进行长期规划。
2、聚焦刚需高频的大赛道。只有大赛道才能出大公司,刚需高频的产品一定打得过低频、动销慢的产品。创业失败案例往往是因为只抓住了小痛点、小流量、小机遇,看似容易进入,但未来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3、补足短板,全方位提升能力。未来是短板竞争的时代,不是长板竞争的时代。创业初期可以靠一个长板快速推动发展,但要成为头部企业,必须形成充分竞争的护城河。要练好内功,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能力、渠道建设和精益运营等方面全面提升。
4、回归产品力与服务的本质。这是一个好人做生意的时代,赚辛苦钱的时代。企业必须真正回归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本质。产品本质上代表了企业家的人品。好的初心、深刻的人性洞察,创造有人文价值关怀的商业模式,才能经久不衰。
最后,现金流管理尤为关键。开源节流,做好现金流预算,控制好杠杆,活下来就是赢。很多高估值但经不起风浪的企业倒下,而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却能穿越周期。
02
融中财经:伴随着哪吒、黑悟空等中国元素的崛起,您认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否已经回归?尤其是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文旅的支持下,其中蕴含着哪些投资机会?
宋向前:文化自信确实正在回归,这是毋庸置疑的。哪吒、黑悟空等国漫IP的爆火,淄博烧烤、上海《繁花》等文化消费模式的崛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回归人文价值关怀,走进人间烟火,真正接地气的文化产业必然会被市场所青睐。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这实际上是中国从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再到美好生活的自然过渡。我们的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从马斯洛需求来看,当温饱需求被满足后,人们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这其中蕴含着的投资机会包括四个方面。
1、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繁花》带动了对上海城市奋斗史的追忆。城市空间应该是市民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对城市文明和精神的重塑,都会存在一些可能性。
2、国潮品牌的崛起。随着文化自信的回归,具有文化底蕴的国货品牌将迎来黄金期。这类企业既有文化符号属性,又有商业价值,能够连接古今、贯通中西。国货品牌不再是简单的平替,而是真正有文化基因和品质支撑的产品。
3、区域文化IP的开发与运营。淄博烧烤、晓华理发的爆火向我们证明,一个好的文化IP能够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一直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以民生为本,城市管理者要从“人间烟火”中发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4、中华文化出海。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文化出海不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输出,影响力输出最好的方式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最好的形态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最佳表达是消费品品牌。未来将会有更多承载中国文化的品牌走向全球,获得世界认可。
总的来说,文化产业的投资,关键还是要回归文化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不是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要真正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同时赋予现代创新元素。正如传统消费向创新消费的转变一样,创新的本质是尊重,只有真正基于深刻的人性洞察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03
融中财经:2025消费投资是否重新崛起?出海如何看?
宋向前:相比过去,2025年消费投资赛道更窄、选手更少、标准更高,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也更严格。我们相信,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消费服务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消费的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是最稳定的压舱石。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5%,明显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14亿人的衣食住行需求是一个巨大的刚需池。中国的“刚需+高频+民生”赛道足够宽广,周期足够长,是典型的长坡厚雪大赛道。无论经济形势如何波动,人们总得吃饭、穿衣,这些基础民生需求是无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消费领域往往能诞生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从美国和日本股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消费企业往往更容易成为长跑冠军。这些企业不受市场急剧波动的影响,能够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保持稳健增长,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出海,未来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Temu、Shein为代表的性价比出海模式,通过极致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势,打造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新的商业帝国。这种模式依靠的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以及数字营销能力。另一种是以消费品牌为载体的文化输出模式。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将会有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消费品牌走向世界。这些品牌不只是卖产品,更是在输出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出海模式需要品牌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化的视野。
出海不是简单跟风,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盲目出海,不了解国际市场规则和消费者习惯是不明智的。出海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谋定而后动的选择。选择投资消费品牌出海,在于发现那些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民族品牌,我们希望助力它们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的麦当劳、中国的星巴克。
04
融中财经:投资行业下一个10年机遇在哪?哪些类型的机构能参与其中?最基本的投资逻辑是?
宋向前:下一个10年将是价值回归的10年,是专业制胜的10年。从宏观格局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去那种简单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的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和效率提升。
中国正迈入14亿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虽然短期内消费增速可能放缓,但长期看,刚需高频民生的消费趋势不会改变。未来的消费投资,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关注那些能够提供独特价值的品牌和产品。
哪些类型的机构能够参与其中?一是专业化、垂直化的投资机构。投资行业正在从全民PE走向专业化分工,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是那些在特定领域有深厚积累、能够为企业提供真正赋能的机构。二是具备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随着投资逻辑从套利向产业升级转变,那些能够理解产业发展规律、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率的机构将更受欢迎。这类机构往往有产业资源、专业知识和运营经验,能够成为企业的事业合伙人,而非简单的资金提供者。三是长期主义的投资机构。价值投资需要时间检验,那些能够坚持长期主义、不被短期市场波动干扰的机构,才能收获真正的回报。投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需要极强的自律和耐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最基本的投资逻辑有三点。
1、投资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买行业增长,买企业增长,买企业家学习能力和心性成长。
2、价值投资永远是王道。估值不等于市值,市值也不等于价值。短期内市场可能会有各种非理性波动,但长期来看,企业的股价终将反映其内在价值。时间是企业价值的称重器,利润是做对事情的副产品。
3、投资向善。投资不仅是为了获取财务回报,更应该促进社会进步。从ESG到可持续发展,投资机构越来越需要考虑投资的社会价值和环境影响。我一直相信,这是好人做生意的时代,赚辛苦钱的时代。那些能够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企业,最终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回报。保持敬畏之心,坚守专业底线。在投资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修内功,方能见得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