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犹中医之《大学》、《中庸》也
发布时间:2025-03-27 19:44 浏览量:5
一直以来,经方以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著而备受医家推崇,观历代医家,凡精于医者,莫不精于仲景之学,而擅用仲景之方,切中病机者,堪称寥寥。
仲景医道医术之难学,难在难知仲景之心。古今名医,能够深谙仲景之心者首推《普济本事方》的作者许叔微许学士了,其在《伤寒发微论》言:“予读仲景书,用仲景之法,然未尝守仲景之方,乃为得仲景之心也”。
清·徐彬也曾谓:“古来伤寒之圣,唯张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发明者,唯许叔微为最”,俞东扶在《古今医案按·伤寒》中称赞许学士说:“仲景《伤寒论》,犹儒书之《大学》、《中庸》也。文词古奥,理法精深,自晋迄今,善用其书者,惟许学士叔微一人而已。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
尤在泾撰写《金匮要略心典》的方法也是“务求当于古人之心而后已……以吾心求古人之心”。其实,当中医从汉唐走到清代,真正深谙仲景之心而善用经方的当首推叶天士。
何廉臣则谓:“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全在一片灵机……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善读书斯善治病,非读死书之谓也。用古法须用今方,非执板方之谓也。”
临床运用经方,不外两种方法:一是照用,二是转用。如何把仲景的“古方”,扩大应用到现代不同疾病中?
不少疾病,临床表现与古方条文所示症状完全不同,但在产生或诱发因素上,却能找到相同之处。
这时可舍症从因,选择符合这一病因的古方来治疗,即从因选方。
有前辈曾对一慢性荨麻疹患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条文是:“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属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瘙痒和皮疹,与桂枝加附子汤风马牛不相及,为何选用桂枝加附子汤?
原来奥妙在于患者每次发病都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即是早起便发病,入夜则不发病;用冷水洗衣便发病,用温水洗衣则不发病。据此,可断为“卫阳不足”,用桂枝加附子汤,收到了异病同因同治的效果。
某些疾病,从致病因素上看,与古方条文所示完全不同,但病变所在的部位相同,可舍因从位,暂置病因不论,选用与病位相同的古方来治疗,即从位选方。
有前辈曾对一扭伤所致项背部疼痛患者,运用葛根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伤寒论》葛根汤证的条文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条文指示的病因显然是伤“寒”。本患者项背部痛系扭伤所致。选用葛根汤,是从发病的特殊部位来考虑的。证之临床,收到了异因同位同治的效果。
许多疾病,临床表现与古方条文所载症状完全不同,但深究其本质,却暗相吻合。这时可舍症从性,选用与病性相应的古方来治疗,即从性选方。
如芍药甘草汤之治疗腹痛(《医学心悟》);
调胃承气汤之治疗疔疮之气入腹(《证治准绳》)、齿龈肿痛、口臭(《类聚方广义》);
大承气汤之治疗急惊风、破伤风(《类聚方广义》);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治疗下利脓血(《医宗必读》)、小便灼热、茎中焮动而血多等,就是从性选方的实例。
有前辈曾对一数年夜睡齘齿患儿,选用泻心汤治疗,效果颇佳。
《金匮要略》泻心汤证的条文是:“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者,实则泻胃,考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治胃肠疾病可知。小儿睡中上下齿磨切有声,多属胃火偏旺,用泻心汤泻其胃火,齘齿自止,收到了异病同性同治的效果。
四、病性不同,病势相同,从势选方
临床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某疾病与某古方好象挂不上钩,但经仔细推敲,病情发展趋势却与某古方有内在联系。
这时可在主方中辅用该古方阻遏其病势,防止恶变,并诱导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即从势选方。
笔者曾对一住院七天,病情有增无减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于白头翁汤内辅用四逆汤治疗,很快获得痊愈。
《伤寒论》四逆汤证的条文是:“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发热,下利脓血,日数十次,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为何辅用四逆汤?
原来,仔细诊视患者,还有目无神采,神情倦怠,脉重按无力等症。综观全证,虽系湿热为患,却有逆转虚寒的发展趋势,故于清热燥湿解毒之白头翁汤内,辅以回阳救逆之四逆汤。
药后患者很快转危为安,收到了异性同势同治的效果。
方证相对即是对号入座,有是证用是方。每条经方都有相对应的适应证,方与证结合为汤证,如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桂枝汤证等等。
证(症)加减随证(症)加减有二种情况,一是随证加减,即随兼证的不同变化,适当加减药物;二是随症加减,
即对或然症(临床上或出现或不出现的症状)灵活加减药物。
病机论治病机论治有二种情况,一是证候不同,但病机相同,运用同一经方,同样有效;二是病机相同,证候虽然不同但类似,可用类比法运用经方。
审因论治审因论治是指患者有相同的证候,但其病因不同,须审因论治,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
总之,仲景之书乃是中医经典之经典,非但是学习中医者必读之书,而且是学好中医的奠基之书,堪称是带领后人走进中医殿堂的敲门砖!
学仲景方,不可死于句下。照用,是使用古方的常法;转用,是使用古方的变法。倘医者能知常达变,则古方应用之范围广矣。
- 上一篇:读朱载堉的《不足歌》
- 下一篇:吕布辕门射戟难度多大?物理学家算出概率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