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山坐堂到体质辨识 钟楼街上演 “古今养生对话”

发布时间:2025-03-27 11:38  浏览量:6

本报讯 当《傅山养生实践录》的墨香遇见六百年药堂的草木芬芳,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医文化对话在钟楼街徐徐展开。3 月 26 日,太原市迎泽区 “府城漫步”文旅商阅读体验行第二站在大宁堂医馆启幕。这场以 “书话养生” 为主题的沉浸式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带领市民在书香药香中感受傅山医学养生智慧,解锁个性化养生密码。

活动现场,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孟立强以《傅山养生实践录》为蓝本,从傅山先生的情志养生法切入,结合傅山在大宁堂坐堂行医的历史典故,系统阐释了傅山“因人施养”的体质学说,生动解读了“药食同源”“动静互涵 ”等养生理念。“傅山不仅是医学家,更是将哲学思想融入养生实践的先驱。”主讲人孟立强特别指出,“傅山在 380 年前就提出‘质有阴阳,体有强弱’,这与现代精准医学理念高度契合。”

当讲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望舌”时,孟立强通过讲解从舌相看体质分类,结合现场舌诊演示,指导市民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引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原来我总按网上的养生食谱调理,反而越补越虚。”参与活动的王女士经体质辨识后得知自己属气虚体质,“今天孟医生强调的 ‘先辨质、后施养 ’ 让我找到了问题根源。”当讲到傅山为大宁堂患者定制的 “气虚者黄芪粥”“阴虚者枸杞饮”等食疗方案时,市民更是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

作为傅山坐堂行医的历史见证,始建于1383年的大宁堂医馆本身就是活态文化遗产。一步入大宁堂,就有讲解员引导市民穿过雕梁画栋的门厅,近距离观赏傅山的医学典籍、药方手迹等珍贵文物,直观感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脉络。

据活动策划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创新采用 “一书一馆一方案”模式:以《傅山养生实践录》为核心文本,依托大宁堂活态传承空间,最终形成可带走的体质调理方案。“我们期待通过‘可闻可触’的阅读体验,让典籍里的中医智慧活起来。”活动尾声的香囊制作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市民们用艾叶、藿香等药材DIY香囊,将 “治未病”理念转化为生活实践。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