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齐白石致毛主席信有感
发布时间:2025-03-26 19:32 浏览量:5
【图文:天琮】
拜读完齐白石先生写给毛主席的这封信,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人生深邃殿堂的大门,信中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艺术见解与人生智慧,令人感慨,深受启迪。信中所阐述的艺术理念,不仅适用于绘画领域,对于书法学习同样有着深刻且宝贵的启示,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信中开篇齐白石先生对毛主席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大示拜读,心折殊深”意思是说:恭敬地阅读了您的来信,内心十分钦佩、折服。寥寥数语,便奠定了整封信谦逊诚恳的基调。紧接着,齐白石先生围绕艺术创作展开了一系列精彩论述。
“欲立艺者先立人”,短短一句话,却道破了艺术与人格修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艺术的道路上,品德与修养是基石,唯有先塑造高尚的人格,才能在艺术领域走得更远。此观点在书法与绘画中皆为至理。无论是挥毫泼墨创作绘画作品,还是笔走龙蛇书写书法篇章,创作者的品德修养、精神境界始终是根基。一个品德高尚、心境澄澈的人,其笔下的线条与色彩,或是书法的笔画与结构,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内在的气质与韵味。正如颜真卿,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背后正是他刚正不阿、忠义报国的高尚人格支撑,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成为千古典范,被后人敬仰。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更是体现了齐白石先生对创新的重视。艺术创作绝非简单的模仿,一味地复制他人的风格,只能陷入僵化的困境。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汲取精华,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如齐白石先生本人,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相结合,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齐派”艺术,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论断在书法学习中同样振聋发聩。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家众多,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书法家。若学习者只是机械地模仿当代某位书家的字体形态,而不深入探究书法的本质规律与精神内涵,必然会陷入狭隘的境地。真正的书法学习应当像绘画学习古人一样,从古代经典碑帖中汲取养分。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而且应当秉持“临古不临今”的原则。古代碑帖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了无数书法家的智慧与心血,蕴含着书法艺术的核心密码。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其笔法精妙、气韵生动,后世无数书法家从中获得灵感,不断创新发展。通过临摹古代经典,我们能够触摸到书法艺术的源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对待外界评价方面,“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的态度,无论是对画家还是书法家来说,都是一种极高的修养境界。在书法界,各种风格流派争奇斗艳,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面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我们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声音所左右。专注于自身技艺的提升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才能在这条道路上稳步迈进。
关于学习古人,齐白石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他强调学习古人应深入领悟其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只有将古人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养分,才能在创作中展现出超越前人的境界。同时,他还提出“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这种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自信令人钦佩。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把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致力于超越古人,而不是抱怨当下的不被理解。
在谈到作画过程时,齐白石先生认为“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选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这表明广泛学习古人经典作品是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最终目的是摆脱前人的束缚,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即使这种创新可能一时不被认可,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做到“自问无愧”。这种对艺术纯粹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正是艺术家成功的关键。
这一观点迁移到书法学习上,便是要深入领悟古代书法经典的神韵与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笔画外形的模仿。临帖时,要用心揣摩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体会他们在书写时的心境与情感。只有将古人的书法智慧内化于心,才能在自己的书写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避免写出徒有其表的作品。
此外,“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於画”这句话,点明了艺术创作需要淡泊名利的心境。在当今社会,物质诱惑无处不在,许多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为了名利而放弃了对艺术的真诚。然而,真正的艺术是源于内心的表达,只有摒弃功利之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信的结尾,齐白石先生提及与毛主席共同赏花叙乡情、品尝湘菜的美好回忆,并送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松鹰图》,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意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齐白石先生的感恩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国家和领袖的深厚情感。
齐白石先生的这封信,不仅仅是一封私人信件,更是一部艺术与人生的教科书。他信中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绘画与书法在艺术追求上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需要我们以高尚的人格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外界,以对传统经典的敬畏与钻研为路径,以淡泊名利的情怀为指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古老的艺术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附:齐白石先生信件原文内容
敬爱的毛主席勋鍳: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欲立艺者先立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從无能空前,亦足绝后。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
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选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於画。见古今之长,摹而有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脸底自有鬼神。
上次我们共同赏花叙乡情,及家乡地道的湘菜,让我回味无穷,谢先生款待。为报先生殷殷之谊,今特奉呈先生吾得意之作 松鹰图(點握照辟再三看 岁岁无奇汗满颜 集欲变更终缩手 捨真作怪此生难)微物奉上,恭祝先生鸿猷大展,祖国鹏程万里。 白石齊璜
2025年3月26日/乙巳二月廿七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 上一篇:戊土特别爱面子
- 下一篇:南怀瑾:世间一切学问,都是为了研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