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分钟,坚持8个月背完32首古诗:我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发布时间:2025-03-22 16:00  浏览量:6

你有多久没背过古诗词了?是学生时代被“之乎者也”支配的恐惧,还是偶尔在美景前词穷的遗憾?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这8个月每周背诵古诗词的奇妙之旅,或许能给你一些新的启发。

去年,我发起了古诗词背诵活动,每周一期,到现在已经进行到第32期,不知不觉8个月就过去了。

时间真是奇妙,有时觉得漫长,有时又一晃而过,可这8个月的背诵时光,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起初,我选的第一首背诵篇目是李白的《蜀道难》。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路就像攀登蜀道,充满挑战,但也收获了“无限风景在险峰”的惊喜。

在这8个月里,我背了好多经典篇目。像《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滕王阁序》,还有《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

以四周为一个周期,每周我都会在网上发起活动,看看有没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参与。人数不定,少的时候两人,多的时候六人,这主要取决于当周背诵篇目的知名度和难度。

像《滕王阁序》《洛神赋》《前赤壁赋》,因为内容精彩又有一定难度,我还组织了两次背诵活动,每次都有不同的人参与。

背诵活动的流程很简单,大家要提前一周背诵指定篇目。每周五早上,我们会在线上会议里轮流背诵,如果实在背不下来,朗读也可以。

之后就是自由分享时间,大家会围绕诗词的结构、内容、思想、作者等方面畅所欲言,没有太多限制,每个人都能在交流中有所收获,而我作为发起人,收获自然更多。

很多书友都问我,为什么要组织古诗词背诵活动呢?

毕竟在“听说读写”这四门功课里,背诵虽然能归到“读”的范畴,但和默读、朗诵比起来,它可算不上是个让人“舒服”的选择。

现代社会,大家的选择丰富多样,时间又很宝贵,背诵往往被丢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而且,大多数人对古诗文的印象还停留在学生时代为了考试背诵的“痛苦”记忆里,觉得那些“之乎者也”晦涩难懂,根本体会不到诗词中的美感和哲理。好不容易熬过高考,谁还愿意再去自找麻烦呢?

所以,古诗词的美好对很多人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传说,只能敬而远之。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后来,我的想法有了转变。

我每天都会特意去户外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散步20分钟左右,这是我一天中难得的放松时刻。

在公园里,我能看到天高云淡、四季更替、花开草长,大自然的一切都让我身心愉悦。可有时候,心中涌起的那份感动,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直到有一天,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赤壁赋》里的一段话: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那一刻,我觉得苏轼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再次品味这些文字,我被它的优美意境深深折服。时过境迁,古诗词里蕴含的人生智慧依然能精准地打动我。

我意识到,虽然我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但不能再错过它们了。于是,“背诵”成了我的选择,哪怕这条路并不好走,我也想试一试。

背诵古诗词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刚开始的时候,真的需要一股“坚持”的信念,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背下来,我一定能背下来”。

不过,除了信念,背诵也是有方法的。我每周发起活动,寻找一起背诵的伙伴,这样大家能互相支持、鼓励。而且作为发起人,我更要以身作则,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

另外,我一开始选的篇目,大多是初高中时背过的。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年,但大脑好像有“肌肉记忆”,背起来难度降低了不少。

还有,我会每天固定拿出十五到二十分钟来背诵,不断给大脑输入信号,告诉它“你可以背下来”。

背了这么多篇后,我发现,如果说背诵有捷径的话,那一定是重复。不断地重复背诵,就能加深记忆

说到这,肯定有人想问:“背过了,会忘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会忘,只是忘的时间长短不同。

那又有人说了:“既然早晚都会忘,直接去查不就行了,现在还有AI帮忙,何必费力气背诵呢?”

就我目前的感受和认知,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背诵的过程虽然艰难,但只有真正去尝试,才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比如背过《洛神赋》后,再看其他古文中那些拗口的句子,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背过《滕王阁序》,其他古文的长度也就不算什么了。

第二,我们背的不仅仅是诗,诗词里融合了时间、自然、历史、生命等元素。“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月亮还是那轮月亮,长江还是那条长江,可古人借景抒情的情怀,却能穿越时空慰藉我们。

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心里除了感激,更多了一份庆幸,庆幸自己能读到这么美的文字。

第三,AI虽然很方便,但使用AI的前提是我们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比如想让AI调出《赤壁赋》,首先得知道有这篇文章吧。就算不知道,让AI写一篇夜游赤壁、喝酒赏月、感叹人生苦短的文章,那怎么判断它写得好不好呢?背过《赤壁赋》和没背过的人,判断标准肯定不同;只背过和不仅背过,还深入理解的人,判断也会不一样。

所以,AI时代,我们更应该丰富和充实自己,背诵古诗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背诵古诗词,我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生活中努力平衡各项事务,挤出时间来做这件并不轻松的事。

但坚持下来后,我发现收获远远超过了付出。

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王羲之也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陶渊明则告诉我们:“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些古诗词穿越时空,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就是过去有人读,现在有人读,未来还会有人读。只要人类存在,经典就会一直流传下去。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它们在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还探讨了宇宙自然、人生意义,反映了古人的生命态度,是美学和哲学的载体,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背诵古诗词,能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汲取古人的智慧。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背诵古诗词都不晚。在拥抱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对古诗词感兴趣,不妨也试着开启自己的背诵之旅,说不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