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杞”是什么植物

发布时间:2025-03-26 02:54  浏览量:5

“杞”字在《诗经》里前后出现了七次。这些“杞”字,在不同的诗句里有不同的含义,各家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

《尔雅·释木》、《说文解字》等古籍对“杞”的解释,只说是枸杞。在《辞海》、《汉语大字典》等现代文字工具书里,“杞”作为植物时的解释有两种:(1)枸杞。茄科,落叶小灌木;(2)杞楠。二木名。杞与楠,皆佳木;或,杞梓。杞和梓,两种优质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诗经》里的“杞”,严粲《诗缉》概括为三种:“《诗》有三杞:《郑风》无折我树杞,柳属也;《小雅》南山有杞,在彼杞棘,山木也;集于苞杞、言采其杞、隰有杞桋,枸杞也。”现代的《诗经》释译也有三种:

一、《小雅·枤杜》和《小雅·北山》里的“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之“杞”,古今各家解释比较一致,都说是枸杞。

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南宋严粲《诗缉》、清胡承珙《毛诗后笺》等释都说《小雅·四牡》“集于苞杞”是枸杞。

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集于苞杞)之说有些费解:“杞,其树如樗,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茎似莓,子秋熟正赤。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

“樗”字古今都是指臭椿,有时山樗(栲)也作樗,陆玑说“杞,其树如樗”即指山樗。臭椿、栲都与枸杞相去甚远。或是后人误引,或是陆机写错。但从“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茎似莓,子秋熟正赤。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气”来看,说的就是枸杞。后人在引用时,多将“其树如樗”略去。

古人所说的枸杞,就是现代植物分类学里的枸杞。枸杞江苏、安徽、山东等地俗称“狗奶子”,四川俗称“狗牙子”,陕西俗称“狗牙根”等,是茄科多分枝落叶灌木,高0.5-1米,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

枸杞即是茄科枸杞属下的一个特定的物种,也是枸杞属枸杞属下的枸杞、宁夏枸杞、黑果枸杞、红枝枸杞等物种的统称。

枸杞有作药用、蔬菜或绿化栽培。枸杞的果实(中药称枸杞子)为滋肾,润肺,补肝,

明目药;根皮(中药称地骨皮),有解热止咳等效用。《本草纲目》说,“其实形长而枝无刺者,真枸杞也。圆而有刺者,枸棘也,不堪入药。”《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只有宁夏枸杞才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因为枸杞里的有效药用成分枸杞多糖,宁夏枸杞的枸杞多糖含量比枸杞高的多。枸杞的嫩叶可作蔬菜食用,所以《毛诗传笺》说它是““非常菜也”;枸杞的花、果都很美观,老茎古态龙钟,可栽培作欣赏。

二、《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之“杞”,严粲《诗缉》解释为“山木”,

现代的《诗经》译注,有的释译为枸杞和酸枣,有的释译为杞树和枣树。我认为前者更符合实情和诗意。

其一,枸杞是一种多分枝灌木,有长0.5-2厘米的棘刺。《本草纲目》:“其实形长而枝无刺者,真枸杞也。圆而有刺者,枸棘也,不堪入药,”指的即此。“棘” 的本意就是指酸枣: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即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说文》(棘)“小枣丛生者”。郑玄《毛诗传笺》(东汉):“杞也棘也,异类,喻庶姓诸侯也。”。在这里,有刺的灌木“杞”和有刺的灌木“棘”是并列词组。

其二,枣在《尔雅·释木》中名称多种,“‘枣,壶枣。’【注】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壶犹瓠也;‘边,要枣。’【注】子细腰,今谓之鹿卢枣;‘櫅,白枣。’【注】即今枣子白熟。‘樲,酸枣。’【注】树小实酢。《孟子》曰:‘养其樲枣’。”而在《诗经》中的名称就是枣,如《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枣树是栽培种的小乔木,多是用酸枣做砧木嫁接。

其三,“湛湛露斯,在彼丰草”,“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浓浓的露水啊,挂在茂密的草叶上;浓浓的露水啊,挂在杞棘灌丛上。孔颖达《毛诗正义》(唐):“湛湛然者,露斯。此露在此杞棘之木,此杞棘之木得露则湛湛然,柯叶低垂······”其意象真实生动。说浓浓的露水挂在杞树和枣树上,其意境就大打折扣了。

三、《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之“杞”,古今都解释为枸杞,我认为有待推敲。

郑玄《毛诗传笺》:“杞,枸檵也。桋,赤梀也。”其后的各家解释,都说是枸杞。

要知道“杞桋”之“杞”是什么植物,先要知道与它并列的“桋”是什么植物。

《尔雅·释木》:“桋,赤栜;白者栜。”郭璞注:“赤栜,树叶细而歧锐,皮理错戾,好丛生山中,中为车辋。白者叶员而歧,为大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隰有杞桋):“梀,叶如柞,皮薄而白,其树理赤者为赤梀,一名桋;白者为梀。其木皆坚韧,今人以为车毂。”

现代释本有的说“桋,赤栜”是血槠。今之壳斗科锥属的苦槠有血槠之别称,但据《据中国植物志》,苦槠产湖北、安徽以南部分省区,陕西、河南不产,且苦槠不是“皮薄而白”。陕西和河南有产的壳斗科植物除栎属和栗属外,有锥属的红锥、青冈属的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曼青冈,水青冈属的水青冈、米心水青冈,柯属的柯、灰柯等多种,其中红锥和青冈分布最广,且常成小片纯林。红锥多生30-1 600米缓坡及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稍干燥及湿润地方,是河南、陕西所产上述植物中海拔最低的一种。红锥成年树的树皮浅纵裂,块状剥落,外皮灰白色,因此“桋,赤栜”有可能是指红锥。

不管“桋,赤栜”是不是红锥,都可以肯定“桋”是一种壳斗科的乔木。那么,与这种乔木并列的应该也是一种乔木。如果把低矮有刺、枝条成俯垂的枸杞与挺拔高耸的乔木并列,就有些不类了。再者,枸杞虽然也生盐碱地,但总体而言,还是山坡、荒地、丘陵地、沟边、村旁为多见。所以,隰有杞桋”之“杞”,应该是一种生在海拔相对低处的乔木。据严粲《诗缉》,“杞”作为乔木有两种,一是“无折我树杞”之杞柳(旱柳。见《无折我树杞》之“杞”一文);一是“南山有杞”之“山木”(见下)。清·多隆阿《毛诗多识》也说“夫枸杞非隰木,而与桋梀相配,则疑为杞柳。”但将生在河湖沟渠岸边的旱柳与生长在深山的红锥组合在一起,也有些不类。

红锥红锥红锥红锥红锥红锥红锥红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