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往事:《吴稚老鬻书有道 》(作者 胡开诚)
发布时间:2025-03-25 21:19 浏览量:5
吴稚老鬻书有道 (作者 胡开诚)
近阅无锡乡贤杨恺龄先生自订的年谱,载及清流硕德吴稚晖先生在上海成立云林书画社和鬻书的一些故事。谱后并附录杨先生所撰《吴稚晖先生传》。因感吴稚老竭智尽虑以贡献于国家、社会,致在八十二岁的高龄犹须鬻书维生,钦敬之心难以自抑,爱将与此事有关的记载整合成一个单元。
吴稚晖名敬恒,不论识与不识,每尊称他为稚老或吴稚老。他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冬,与孙中山先生在伦敦长谈后,便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参与国民革命及服膺“三民主义”。他作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曾鉴证孙中山先生遗嘱、授旗北伐、首倡“清党”;作为实行民主宪政的先驱,曾出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被推为主席并亲授宪法于国民政府;膺选行宪国民大会代表,任主席致开幕词;作为社会改革运动者,曾致力于推行注音读字,提倡科学工艺,推动海外大学及勤工俭学等;从事于学术研究,著有《荒古原人史》、《天演学图解》、《上下古今谈》、《二百兆平民大问题》等学术论著。
(二)
吴稚晖曾被联合国文教组织列为百年来伟人之一,胡适先生誉之为三百年来戴震以后唯一大思想家,各书局辑印他的著作有:《吴稚晖学术论著及续编》、《稚晖文存》、《吴稚晖近著》及续编、《吴稚晖言行录》、《吴稚晖先生全集》、《吴稚晖尺牍》、《吴稚晖先生最近言论集》等。
抗战胜利,稚老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自战时陪都重庆返回上海,仍住抗战前所住的重庆南路(即吕班路)40号,三楼书籍等物依然未动,乃住三楼;二楼则由照顾他的亲友居住。为着生计,他决定与钮惕生、邹鲁、张默君、叶公绰、沈尹默、陈霭士、张溥泉、胡毅生、杨千里等名流,分别订定润格鬻书。不过,他们鬻书既不便举行个展以广招徕,亦不宜藉工作室个别行销。因此,成立了一个云林书画社,利用稚老所居的楼下,与旁边两间汽车间打通,改装为两间店面,一间供书画展览及会客之用,一间供裱画之用。云林书画社裱、展览、出售书画,故聘有裱画师及管理人员,备有展览及裱等设施。因此有人要向当时颇负清望的书画名流索求书画,云林书画社可代为收件、寄件,佣金依北平荣宝斋、多宝斋等的成例,按润格收取一成。
(三)
云林书画社的社名,系用元代四大书画家之一、无锡人倪瓒(1301—1374)的号“云林”,具有纪念倪云林之意。主要任务为影印倪高士书画专集、刊印《云林丛刊》等,发扬云林清介俊爽、雅厚敦行的风格,工诗善书擅画的诗、书、画精通。营运至三十七年(1948)十月间,因人民团体组织法令颁布,遂依法由发起人邹鲁、丁福杰、杨千里、吴敬恒、诸健秋、钮永建、潘伯鹰、沈尹默、许士麒、侯湘、秦清曾、吴湖帆、张乃燕、陈其采、陆丹林、贺天健、丁惠康、华林、李煜瀛、郑午昌、华士、顾毓琇、张书、张道藩、蒋碧薇、吕斯百、姚鹤雏、孙伯亮、施织孙、侯碧漪、徐邦达、邹馨棣等填具申请表,向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申准筹组上海市云林书画社。经推定吴敬恒、李煜瀛、钮永建、陈其采、张乃燕、顾毓琇、杨恺龄为筹备员,在筹备就齐后,报准于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十一日,即倪云林第573年祭之日,假上海林森中路1856号世界社礼堂,举行成立大会暨倪云林纪念大会,出席会员钮永建、陈其采、马公愚、张乃燕、王季迁、马寿华、许士骐、贺天健、陆丹林等七十人,并由社会局专员卢海珊列席指导。经选出理事李煜瀛、吴敬恒、张乃燕、杨恺龄、顾毓琇、冯超然、张大千、陈其采、侯湘、张书旗、张道藩、华士巽、马公愚、陆丹林、李熙谋、许士麒、王季迁、贺天健、侯碧漪、周怀民、钱化佛21人,候补理事丁福保、吕斯百、潘伯鹰、王进珊、沈迈士、李世文、徐仲年7人,监事钮永建、吴湖帆、沈尹默、秦清曾、孙伯亮、陈蒙安、邹馨棣7人,候补监事杨千里、丁惠康、马寿华3人。经报社会局核备后,于三十八年(1949)一月十三日全体理监事宣誓就职,并在理监事会中推选吴敬恒、李煜瀛、陈其采、张乃燕、杨恺龄为常务理事,钮永建、孙伯亮、邹馨棣为常务监事;复经推选常务理事吴敬恒为理事长,推定常务理事杨恺龄为总干事,社务将可积极开展。吴稚老、杨恺龄等人于同年二月二十四日离沪去台,社务即告停顿。
(四)
综计稚老在沪组织云林书画社及从事鬻书,前后虽历四个年头,但实际上约近三年许,据载海内外求书的很多。事实上稚老的篆书自成一格,总统府内介寿堂匾额即系他的手篆。而他惯用篆书笔法写成的楷书,尤为识者所仰慕;而稚老的清望,更是海内外所钦敬。因此,求书人中,不乏因仰其人而求其书者在内。亦由此可见,稚老在从事营生与推动社会革新之间,很早就划定自己严守的一条界线。授课、鬻书、鬻文、出书之类是为生计,参加革命、推动各种社会革新运动是贡献社会。即使到了迟暮之年,鬻书系为生计,创立书画社系为纪念书画家倪瓒;虽然鬻书系由书画社代行收件、寄件,但系本于委任关系。此在鬻书、鬻画的人而言,省除了专人办理并阻却了求书、求画以外的请托;在书画社而言则因而多了一条筹集纪念经费的可靠途径。稚老因为有着这样一条自设自律的界线,所以才能成为国民革命及社会革新的清流硕望。
(本文写作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