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5)《南山寺的钟声》
发布时间:2025-03-25 16:41 浏览量:9
第一章 渡海僧
咸淳三年1267年,三亚崖州的盛夏,热浪蒸腾。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踏上海南岛的土地,他法号“慧远”,原是临安净慈寺的高僧,因得罪权贵,被流放至此。
“师傅,前面就是南山了。”随行的小沙弥指着远处苍翠的山峦。
慧远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此山有佛缘。”
当地渔民告诉他,南山临海处有一天然石洞,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曾显圣之地。慧远决定在此结庐修行。
第二章 结茅南山
最初的南山寺,不过是几间茅草搭就的禅房。慧远每日清晨面海诵经,午后教授渔民子弟识字,傍晚则在石洞中打坐。
一日,一位黎族少女阿月带着受伤的父亲来到寺前。慧远用中原医术为其疗伤,又教阿月辨识草药。阿月成了寺里的常客,她学得很快,不仅能说官话,还能帮助慧远翻译黎语。
“师父,为什么菩萨要面朝大海?”阿月好奇地问。
慧远微笑:“因为大海那边,也有受苦的众生。”
第三章 钟声渡海
淳祐元年1241年,一艘遇险的商船在南山附近触礁。慧远带领村民连夜救援,救起二十余人。为警示过往船只,他决定在南山建造一座灯塔。
没有铜铁,就用竹木;没有工匠,就亲自设计。三年后,一座九层木塔矗立在南海岸边。塔顶悬挂铜钟,遇雾天则鸣钟示警。
“这钟声,要传到海的那边去。”慧远对弟子们说。
第四章 法脉永续
咸淳七年1271年冬,慧远预知时至。他将阿月唤到榻前:“南山寺就托付给你了。”
阿月含泪:“弟子是黎人,恐怕---”
慧远将一本手抄的《妙法莲华经》递给她:“佛门不分南北,众生皆有佛性。”
圆寂之日,南海波涛平静,天空现七彩祥云。慧远的遗体在荼毗时,骨灰中现出十颗晶莹舍利。
尾声
今天的南山寺,钟声依旧在晨昏响起。寺中珍藏着一本泛黄的《妙法莲华经》,扉页上题着“法传南北,灯续古今”八个字。而在黎族人的传说里,每当海雾升起时,总能看见一位白衣老僧在南山之巅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