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相融教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5-03-24 21:55 浏览量:8
一、课前预习,整体把握诗词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朗读以及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多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古诗词的大致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能力。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它在语言上跟现在的说话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偏差以及错误,所以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重视课下注释,从而提高他们对这篇诗词的理解。找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预习,掌握古诗词中的难词、生词,确保学生对整体的古诗词意识能够充分了解,提高学生对整体古诗词学习的基础认识和感知。
二、读诗训练,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
一是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把握不同。
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古音读“xi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有时读“xiàn”,这是一个通假字,表示“出现”的意思,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四是抓住关键,细细揣摩。从古至今诗人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古诗中“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之类的炼字佳话屡见不鲜。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诗人独具匠心的关键字句细细品味。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等等,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吟诵原文,品味诗词意韵
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以寥寥二十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向我们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渔翁的生活是这样凄冷孤寂,而性格又是如此孤标独傲。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不怕天寒地冻,忘掉世间的一切,专心致志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孤傲,正是柳宗元孤标独傲、超然物外形象的真实描绘。作者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一首二十字的小诗,竟然蕴涵了如此多的信息,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练。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
- 上一篇:叶晓锜和AI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评析
- 下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