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植物:《诗经》里的“檀”都是青檀
发布时间:2025-03-24 15:42 浏览量:5
《诗经》里的“无折我树檀”(《郑·将仲子》),“爰有树檀” (《小雅·鹤鸣》),“坎坎伐檀兮”(《魏·伐檀》),“檀车幝幝”(《小雅·杕杜》),“檀车煌煌” (《大雅 大明》)的檀,是一种檀树或是檀木没有异议,但是哪种檀树或檀木,就众说不一了:一说青檀,一说黄檀,一说青檀黄檀兼有。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檀”字的本意,有两种说法:一说檀由“木”和“亶”构成。“亶”字有祭坛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制造祭坛上器物所用的树。它指木质坚硬的檀树。二是木表意,篆书形体像棵树,表示檀是树名;亶表声,亶本指仓廪谷物多,有多意,表示檀为香木,香气四溢。
檀在古典籍里,没有明白的说明。《说文》只说“檀,木也。”《毛传》注释《郑风·将仲子》里的“无折我树檀”,“檀,强韧之木。”《朱熹集传》注释《大雅·大明》里的“檀车煌煌”为“檀,坚木,宜为车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青檀;《植物名实图考》解释为黄檀。
我国所产冠有檀名的有紫檀、青檀、黄檀、白檀、乌檀,黑檀、檀香等多种,《诗经》所覆盖地区有产的,只有青檀、黄檀和白檀。白檀是山矾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少有超过十米高的成材乔木,其木质也不怎么坚硬,古今也少有提及。剩下的只能是青檀和黄檀了。
青檀俗称檀树,翼朴,摇钱树等。榆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以上,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灰色或深灰色,不规则的长片状剥落。翅果状似大榆钱。其枝叶稠密,树冠开展,老树树干虬曲斑驳,极为美观,现村旁、公园绿地有栽培。青檀木材坚硬细致,黄白色,是农具、车轴、家具和建筑用的上等木料。
黄檀又称白檀、檀木、檀树、望水檀、不知春。豆科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暗灰色,呈薄片状剥落。羽状复叶,似槐。黄檀木材黄色或白色,材质坚密,能耐强力冲撞,常用作车轴、榨油机轴心、枪托、各种工具柄等。
沂蒙山家乡东沟西侧的山坡上,曾经有一片黄檀树林,细者如镐柄,粗者胸径二、三十厘米,有的已经生长了上百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地农村用的锄柄、镰柄,生产队犁、耙、耧头等都用黄檀和枣木。在济南工作期间,驻地有两个山沟生长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青檀,有的成灌木状,有的则高达二十米,胸径达三十多厘米。因此,我对黄檀和青檀的特性都有所了解。凭着这些了解和诗句中透出的信息,作一大致推断:
《郑风·将仲子》的“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有的解释为青檀,有的解释为紫檀。据有关资料,郑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初在西方,西周末封于郑,在近畿之棫林(今陕西凤翔南),后迁拾(今陕西华阴市),后东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附近)。据《中国植物志》,陕西、河南两地都不产紫檀和黄檀,只产青檀。
《小雅·鹤鸣》“爰有树檀,其下维萚”,“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之“檀”,也是青檀。其一,因为青檀的树皮年年脱落,使树干成斑驳状,才会有“其下维萚”;而构树(谷)常混生于青檀树下,所以谓之“其下维谷”。构树通常不与黄檀混生。其二,陆玑《毛诗疏》解释“爰有树檀,隰有六駮”说了檀的一些特征:“檀,木皮正青滑泽,与係迷相似,又似驳马······”。陆玑说的这种檀,是青檀无疑,因为只有青檀树皮斑驳。
《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之“檀”,《诗经》各释本多没有明确的解释。朱熹《诗经集传》:“魏,国名。本舜、禹故都。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其地狭隘······今河中府解州即其地也。” 据说封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一带。
据《中国植物志》,山西不产黄檀。《中国植物图像库》里有四张摄于山西的“黄檀”的图片,系误传(看图片应是尖叶梣)。再是从《伐檀》中的“置之河之干兮”,“置之河之侧兮” ,“置之河之漘兮”等句,一是说明所伐檀木较大,需漂流运输;二是说明伐檀的地点临河的山坡或山沟,这种环境适合青檀生长。
《中国植物志》也说《诗经》里的檀是青檀。
至于“檀车幝幝”(《小雅·杕杜》),“檀车煌煌”(《大雅 大明》)的檀车用的什么檀木,就无法考证了。
- 上一篇: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亮相”新余
- 下一篇:一锤定音与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