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古街浓缩了青州 历史文化的万千气象

发布时间:2025-03-24 13:38  浏览量:5

青石板铺就的偶园街,是青州古城最鲜活的历史切片。它不仅是一条街道,更是这里古往今来商贸繁荣、人文荟萃的缩影。这里的每一处景色、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底蕴。

偶园街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这里最初是青州卫所军马通行的土路。真正让这条街脱胎换骨的,是清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冯溥。他在告老还乡后,将京城园林的营造智慧带回故里,以明代衡王府东花园为基础,打造了私家园林“偶园”,取“无独有偶”之意,暗喻庙堂与江湖的平衡。园林中的假山则由叠石名家张然设计,至今仍是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康熙风格假山,其“三峰连亘”的布局浓缩九州山川之景,堪称园林艺术的活化石。

偶园街上的牌坊是青州作为“海岱都会”的荣耀勋章。明清时期,这里曾矗立二十余座牌坊,如今复建的七座仍诉说着往昔辉煌。

“海岱都会”坊,千年古城的身份宣言。青州地处海(东海)岱(泰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一门科第”坊,北海世家的文脉传奇。这座为冯氏家族而立的牌坊,记录着青州最显赫的科举神话。自冯裕始,冯家六十五年间出六进士、三举人,包括礼部尚书冯琦、大学士冯溥等。牌坊对联“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记录了一个家族与一座城市的文化共振。

“尚书里”坊,忠魂不灭的精神丰碑。此坊为旌表明代兵部尚书石茂华而立,其传奇事迹写入《聊斋志异》。石茂华晚年赴陕西赈灾,呕血殉职,牌坊南侧对联“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道尽他戍边安民的壮烈。

古街自南向北,依次还有“大学士”坊、“柱国”坊、“大宗伯”坊、“太保”坊……每一座牌坊,都是一段历史;每一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当伫立在一座座牌坊下,昂首仰望,吟咏着坊柱上一副副赞联,仰望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牌坊,更是青州诸圣先贤们的才华卓著和丰功伟绩。

时空流转,焕发新生。在这条不足千米的古街,青州的非遗文化以“活态传承”为密钥,将千年文化基因融入市井烟火,让它们在时光流转中生生不息。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扑蝴蝶”。80岁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广武以男扮女装的形象,通过鲤鱼打挺、金鸡独立等高难度动作,生动复现田间追逐蝴蝶的趣味场景,成为古街“网红”表演。“活化石音乐”青州挫琴,以马尾弓擦弦发声,音色清越悠远,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奏《诗经》古曲,引得游客驻足聆听。抖空竹表演行云流水,配合青州花毽的灵巧踢法,展现民间体育的活力……

从偶园的精致到牌坊的厚重,从非遗的灵动到市井的喧嚣,偶园街以多元的姿态展现着这座城市千年的文明气象。正如青州以“创新保护”为理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偶园街正以古今对话的方式,续写着属于这座古城的永恒篇章。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