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在古人诗词中的意象
发布时间:2025-03-24 08:25 浏览量:6
海棠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被吟咏的意象,常被赋予高雅、清丽、短暂芳华等寓意。
苏轼在《海棠》中以拟人手法写海棠,将花比作“红妆”美人,担心它在夜色中“睡去”,故点燃蜡烛守护其美。诗中既有对海棠的痴爱,也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李清照的《如梦令》照借海棠写春逝之愁。“绿肥红瘦”以颜色对比暗示海棠凋零,绿叶繁茂而红花憔悴,语带双关,暗含青春易逝的哀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陆游在《海棠歌》中盛赞蜀地海棠的绝代风华,以“压千林”“芍药羞死”极言其美,充满对故乡风物的深情。
蜀地名花擅古今,
一枝气可压千林。
若使海棠根可移,
扬州芍药应羞死。
唐寅《题海棠美人图》将海棠与美人并题,以“蝶粉蜂狂”反衬海棠的孤芳自赏,暗喻才子心事无人可诉,只得寄情于花。
褪尽东风满面妆,
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
一片春心付海棠。
晏殊的《海棠》以工笔写海棠形态,“逐处间匀”“分破浅深”细腻描绘其花瓣层次,体现宋代咏物诗的精微观察。
轻盈千结乱樱丛,
占得年芳近碧栊。
逐处间匀高下萼,
几番分破浅深红。
陈与义的《春寒》,海棠在寒雨中傲然绽放,诗人借其“不惜胭脂色”的孤勇,寄托乱世中坚守气节的精神。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在诗词中常被赋予一些象征,因花色娇艳,常喻女子容姿(如苏轼“红妆”),花期短暂,易引发惜春之情(如李清照“绿肥红瘦”),风雨中独立,象征文人的孤傲品格(如陈与义诗),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海棠的形色之美,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