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到底有多爱李白?作品最有说服力!文化观察56
发布时间:2025-03-24 03:41 浏览量:6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固然可以看出苏轼对杜甫诗歌的推崇。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宋词豪放派的扛鼎之人,苏轼的诗词风格其实更倾向于李白。
这在一些苏轼的言论和诗词中都能够轻易感受得到。
从庐山瀑布,看苏轼对诗人的态度
提到庐山瀑布,最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其实,也有一些知名诗人也写过关于庐山瀑布的不错的诗歌。
但在苏轼眼中,只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才是唯一值得推崇的好诗。
为此,苏轼还特意写了如下这首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在这首诗中,苏轼不仅直接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了顶格的夸赞,甚至还直接化用了李白诗中的【银河】。
由此可见,苏轼对李白的欣赏与喜爱也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我们更多的翻看苏轼的作品,我们甚至可以发现更多的苏轼诗词的【李白】痕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词中的扛鼎之作,而该词开篇这句正是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句诗的化用处理的极好,至少就单句而言,更加简洁精炼了,从炼字角度是有可取之处的。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这是苏轼《念奴娇・中秋》的一句。
这句很明显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中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原诗中的【明月】简化为【月】,【人】改为【客】,基本上变动不大。
另外,总觉得【我醉拍手狂歌】这句的氛围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有些类似,但明显后一句的氛围感要更浓烈一些。
《九日次韵王巩》全诗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首诗中,有两处直接化用了李白的作品。
【我醉欲眠君罢休】直接化用了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 【我醉欲眠卿且去】。
只就此句而言,李诗明显更胜一筹。原因无他,更为流畅易读,没有丝毫阻塞感。
可以说,在古今诗人群体中,李白的诗最为明白晓畅,用词天然流利且不拘一格,这是苏轼所远不及的。
【鬓霜饶我三千丈】则化用了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一句。
只就这句而言,化用的确实极好。
但如果将一整句进行比较,【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这句对仗很严整,稍显呆板。当然了,有的人更喜欢这类板板正正的感觉。
再看看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一句,有一种流水对的感觉,读起来更为畅爽。
个人更欣赏李白的这种诗歌韵味,严格点说,李白诗歌是没有代餐的。
结语
虽然在一些大关节上,苏轼最推崇的诗人常常说杜甫这类。
但其实苏轼骨子里和李白走得更近,只不过宋人的格局远没有唐人开阔,这导致了苏轼化用李白的作品时很难化用到李白的味道,虽有几分神似,终不可匹敌太白。
通过以上的介绍,至少可以知道苏轼确实很喜欢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