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用来“玩”的(三)
发布时间:2025-03-23 20:00 浏览量:7
编者按:当孔子提出"玩其辞""玩其占"时,这位"韦编三绝"的圣人或许不会想到,一个"玩"字竟能穿越三千年时空,为困在工具理性牢笼中的现代人指明救赎之路。《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其卦爻系统既是天人对话的密码本,更是中华民族精心设计的哲学游戏场。在这个数字技术解构一切神圣性的时代,重审《易经》"寓道于戏"的智慧,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对现代文明认知方式的重要修正。#哼伯#
(一)占筮活动的去魅化改造
殷商龟卜需"三衅三浴"(《周礼》郑玄注),以人血祭祀沟通神鬼,这种血腥仪式在《周易》揲蓍法中转化为"大衍之数五十"的数学游戏。蓍草分合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系辞上》)的理性计算取代了巫觋通神的神秘主义。正如朱熹所言:"《易》本为卜筮而作,其言皆依象数,后来义理之说方胜"(《朱子语类》),这种转变本质是将神权话语权下放给人间智者。
(二)符号系统的认知突围
六十四卦384爻构成的矩阵,实为上古先民设计的原始"数据库"。王弼"得意忘象"(《周易略例》)的诠释学突破,使卦爻辞摆脱占验束缚,升华为思维训练工具。《坤》卦"履霜坚冰至"的爻辞,既可解为气象规律认知,亦可引申为见微知著的决策智慧。这种"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系辞下》)的符号特性,培养出中华民族"观物取象"的类比思维,较之希腊哲学的演绎逻辑更显灵动。
(一)阴阳变易的治国方略
《泰》卦"内阳外阴"的卦象,实为"居安思危"的政治哲学图解。王安石变法时援引《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为制度创新张目;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则暗合《复》卦"七日来复"的循环史观。程颐"随时变易以从道"(《程氏易传》)的诠释,将卦爻系统转化为动态治理模型,这种"圣人之作《易》,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说卦传》)的智慧,使《易经》成为古代政治家的决策沙盘。
(二)时位相应的管理艺术
《艮》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爻辞,堪称最早的情景领导学教材。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深谙《师》卦"容民畜众"之道,将儒家伦理注入军事组织;胡雪岩经营钱庄运用《巽》卦"随风巽"的变通智慧,开创近代商业新模式。这种"变通者,趣时者也"(《系辞下》)的管理哲学,证明《易经》游戏规则能适配不同历史语境,其生命力正在于"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的弹性机制。
(一)祛除工具理性的认知解毒
当韦伯痛陈"现代社会的铁笼"时,《易经》"玩"的智慧恰成解毒良方。王阳明龙场玩《易》悟出"心即理",将占筮转化为心性修养工夫;熊十力"体用不二"的阐释,使卦爻系统成为本体论建构的思维游戏。这种"极深而研几"(《系辞上》)的认知方式,与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形成跨时空对话,为陷在计算理性中的现代人开辟出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由空间。
(二)重建天人关系的生态启示
《易经》"与天地准"(《系辞上》)的游戏规则,暗合当代生态整体主义。量子物理学家玻尔将太极图刻入族徽,发现波粒二象性与阴阳互补原理的深度契合;复杂科学用"混沌边缘"概念重新诠释《易》之"阴阳不测之谓神"。这种古今对话证明,"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系辞上》)的《易》学智慧,正在数字文明时代焕发新生,为破解人类中心主义困局提供东方方案。
从揲蓍演卦的数学游戏到心性修养的精神体操,《易经》三千年传承史本质上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文明游戏。当我们在量子计算机上模拟六十四卦演变时,当管理者用"时位"思维制定商业策略时,孔子的"玩《易》"智慧正在完成现代性转化。这种"戏中有道,道在戏中"的认知方式,既是对工具理性的超越,更是对文明本质的回归——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时间是个玩游戏的儿童,王权执掌在儿童手中",或许唯有恢复"玩"的智慧,人类才能在技术狂飙中守住精神家园。
——哼伯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