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牛魔王使之成为耕牛:论市场之恶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发布时间:2025-03-22 07:14  浏览量:5

市场是产品和服务自由交换的场所。

那么,市场对道德的影响有哪些呢?

市场所带来的自由和平等。

这是市场最初的逻辑,交易双方是平等的,任何有违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应受到否定;同时交易双方是自由的,有选择买与不买,卖与不卖的权力。

但这种貌似正向的价值观却随着市场的纵深发展——初期的自由市场发育到充分竞争的市场,最后成为垄断市场,其对社会道德的影响随之由正向走向反面。

本文重点讨论市场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

一、利益至上,不择手段(唯利是图)

市场的本质对于交易双方而言是讨价还价,物美价廉者胜;于竞争者而言,亦是物美价廉者胜。在这种机制下,产品服务做得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低;而这就是竞争者——企业的成功之道。

这是被许多人所追捧的竞争——被誉为社会进步之母。

竞争能促进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对集体,竞争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企业,竞争能促使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国家,竞争有利于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加速社会进步......

然而为什么这么好的事儿,却在事实上出现315晚会上的诸多恶性现象呢?

那就是自由竞争所带来的另一面:不择手段。

为了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以提高竞争力,在竞争中获胜——以赚取最大的利润和打败对手,避免自己被打败,因而想出各种办法来,其中之一便是“不择手段”。

而这种“获胜之道”便与传统社会道德相悖。

例如以次充好的“劣”,以此代彼的“假”,以普通代替名牌的“冒”,伪造、冒用、掺杂、掺假。

而在市场竞争者的角度而言,只要达到两个目的:赚取最大的利润、战胜对手或不被打败,那么就算“不择手段”也是选项之一。

因而,这是竞争市场所导致的道德问题之一。

在金钱的驱使下,唯利是图,罔顾法律道德社会责任等等。这也是被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之恶”。

当然还有拼命剥削压榨劳动者,视之为牛马甚至牛马不如。

道德沦丧。

二、垄断(赢者通吃)——丛林法则

当市场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充分竞争,充分竞争的结果便是垄断。

垄断所形成的机制即被描述为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弱肉强食,赢者通吃,贫富天壤。

而垄断这一市场竞争的产物却最终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危害巨大:

1、影响市场价格信号的正常发挥。垄断价格行为的存在,使得价格无法正确反应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竞争状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2、影响行业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企业行业的竞争秩序。

3、影响消费者福利的提高。垄断产量会低于竞争产量,而垄断价格会高于竞争价格。这就是说,垄断通过控制产量来操控价格,将给消费者带来两大损失:一是价格方面的损失。消费者在购买相同数量的产品时,要比竞争条件下接受更高的价格。消费者这部分损失因垄断者限制产量、抬高价格而作为一种垄断利润转移给了垄断者,或者说被垄断者剥削走了。二是消费者在购买数量方面的损失。消费者不能以同一价格购买到足够数量的商品。

4、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科技进步。行业企业的价格垄断实施者不论是限制了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还是限制了行业上下游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都会对本行业和相关联行业造成利益固化,缺失了同行业之间的正常竞争,必然整个经济运行效率难以提高。价格垄断实施所造成的竞争缺失和市场主体的垄断利益固化,容易造成企业创新意愿的降低,从而阻碍社会整体进步。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巨无霸,拥有绝对的经济权力,与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所形成的专制政治一样,在没有限制的情况形成经济领域的专制——而专制所造成的恶果众所周知。

不仅仅是万马齐喑——那还说明竞争不够充分,而是垄断之下,寸草不生,绝对的垄断造成绝对的特权和专制。

因此,经济垄断集团又被称为经济沙皇,唯我独尊。

而这种天然所形成的特权,与权力专制一样,必然对追求公平、平等、自由的传统道德形成异常严重危害和冲击。

如果说,自由竞争所导致的负面——不择手段使道德沦丧,那么充分竞争所导致的负面——垄断和赢者通吃所揭示的丛林法则,便是在毁坏人类道德的基础上重建了“丛林道德”、“专制道德”、掠夺道德。

而这种丛林法则一旦建立,则人类又回复到与文明相悖的动物世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由市场上取得的权力(经济权力)向政治权力侵蚀——贪婪和扩张

市场最终演化到资本所形成的经济权力,而权力有着天然的占有、扩张性和自私性。

因而,权力的本质是放大了的欲望。

而经济权力向政治权力侵蚀,作为监管市场的政府(政治权力)本应是市场的守夜人,负有监管经济权力的责任。

然而经济权力却一直渗透着政治权力。

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兴农抑商?

为什么晋商饱受质疑?

经济权力向政治权力的侵蚀和渗透永无休止,而成功的案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红顶商人,如韩国和日本的财阀;所有政治权力对于经济权力都有一种欲拒还迎的本能。

“在韩国,每个人的一生都难以逃脱三样东西,那就是税收、死亡以及三星。”

晋商在清朝初期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和认可,顺治皇帝亲封八家晋商为“皇商”,这标志着晋商在清朝的正式确立和重要地位。晋商不仅在边境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清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稳定的后勤支持。晋商的驼队在平定准噶尔、大小金川、收复青海和西藏等战役中,确保了粮草供应,极大地降低了战争成本,使得清朝能够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此外,晋商的商业模式在清朝也发生了变化。清朝采用了封关制度,重新开放了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晋商通过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的交易,进一步扩大了其商业网络和影响力。晋商的票号业务在清代也达到了巅峰,承担了朝廷的税收运转,掌握了帝国白银库存的绝大部分。

而经济权力(资本化)在逐利面前,当然没有家和国。因而必然被政治权力所顾忌。

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出卖族人,出卖国家,成为典型的汉奸卖国贼。

被一些人追捧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人”的晋商在明末清初之时的表演,也清晰的证明了这一点。

以下是百度百科晋商的相关内容:

早在明末,一些山西商人即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为满族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据《清实录》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在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山西商人在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礼遇和重视。山西商人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后金崇德三年(1637),皇太极曾命满族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清兵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因此,后金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晋商建筑遗迹(24张)顺治初年,清政府将山西旅蒙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人在内务府,赐产张家口,受朝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清在占领全国过程中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

走私,带路党,资敌。“清在占领全国过程中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

可以说,站在汉民族的角度而言,作为鞑虏的满清对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摧残和残酷统治,晋商实属助纣为虐,罪莫大焉。

可以说,贪婪如此,绝非仅仅是占有物质财富这么简单,而在更大层面上是害国戕民。

五、市场所形成的这些特征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

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什么呢?

爱国、利义、仁爱、提倡美德。

利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那么,利益至上、不择手段、弱肉强食、贪婪和扩张是否恰恰与之相反呢?

爱国、利义、仁爱、美德何存焉?

就算晋商有“诚信”、“团结”这些招牌,然而却不能掩盖其根本性罪恶。事实上,明清晋商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上述是因市场本质而造成对社会道德的损害。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宣传,则会在更大的层面影响甚至伤害传统道德;

例如为促进销售,设计许多节日和由头,以情感为由,物化并绑架女性以勒索男性,给社会风气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到几代人的审美观、爱情观,甚至祸及子孙——后代逐渐减少。

例如恒大的债务危机形成的种种原因,都是为谋求特定人及人群的最大利益,而造成更多层面上的伤害。

例如,某李姓商人对于港口交易的态度,便是“我只是个商人”而非“我是个有家国情怀的商人”。

造成几个根本问题:

一是物化一切,包括人和感情,甚至作为生物的人的后代;把养育后代看成投资,把礼物轻重看成爱与不爱的标志,把人视为商品;

二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在市场逻辑之下,消费主义至上,并成为“成功”和“生存”的主要意义。而这与以利他奉献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绝然相反。

三是家国情怀厥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荡然无存。

将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尽皆暴露。

而在这种种思想影响之下,“不是你撞倒的你为什么要扶?”、买卖婚姻比比皆是、捞女经济、私生子合法化等等都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甚至破坏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因此,有必要把市场这头牛拴上缰绳,牵住牛鼻子,让它老老实实地耕地干活,而不是信马由缰,那必然变成乱世的牛魔王。

古今同一牛也,

古今同一理也。

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