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34字的《祭侄文稿》,为何匹敌《兰亭序》,夺得“天下第二”
发布时间:2025-03-22 17:20 浏览量:6
学习书法的老师们,必然熟悉《兰亭序》和《祭侄文稿》,2者乃是行书领域的佼佼者,拥有完全相反的书风,《兰亭序》展现“王字”的经典风貌,笔势婉转舒和、畅意灵动,极具俊逸之美,《祭侄文稿》与其截然相反。
颜真卿虽然取学“二王”,但是没有一味照搬硬套,钻研篆隶和碑作,推崇“篆籀笔法”,就像这幅《祭侄文稿》,用笔狂野拙质,字迹饱含雄放、质朴之美,如邱振中所言:“颜真卿是从山的另一面攀上峰巅的”,从古至今,世人一直推崇“中庸”“儒和”的理念,自然对《兰亭序》更加偏爱。
反观《祭侄文稿》,时常遭到讥讽,称其“丑怪无比”,怀疑这幅涂抹34字的草稿,为何匹敌《兰亭序》,夺得“天下第二”?今天我们就详细看看,此帖到底优越在哪,首先分析背景,当年颜氏一族,反抗安禄山叛军,侄子和兄长被残骸,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历经波折,找到它们的骸骨。
彼时仅有杲卿一足,和季明头骨,忠烈落得如此凄惨,令其无比悲痛,他借由这种心境,遂提笔写出《祭侄文稿》,因情绪过于悲愤,用笔不计工拙,词语多次涂抹修改,力图把心中的痛苦,尽数宣泄纸面,这些改动的痕迹,乍一看,似乎扰乱纸张的整体美感,好似涂鸦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实际上,仔细观察,颜真卿的改动和笔画,并非随意乱写,而是依据心境和节奏,有序的行笔,未经修饰的草稿,保留了书写过程中的思考痕迹,前几字紧密,下面几字则疏空,维持整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感动古今无数的观赏者,看后流下泪水。
除去这点,颜真卿自然、率性的用笔,以及“篆籀笔法”,使字迹回归质朴之美,没有任何的雕刻和粉饰,好似天然而成,相比《兰亭序》更加返璞归真,论就艺术质感,篆隶和碑作的气质醇厚,笔势凝练,颜真卿巧妙化解之后,使得字迹刚阳,冲击强烈,不仅更加吸睛,还非常耐得住品析。
古人曾言“书法无意乃佳”,颜真卿的创作情绪,较之王羲之更加激烈,情绪渲染强,艺术性高妙,再加上《兰亭序》没有真迹传世,郭沫若对其真伪存疑,因此现代很多学者,认为《祭侄文稿》才是“天下第一行书”,当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还特地命名“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您对《祭侄文稿》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