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学 牛青山:陕西官方和学者对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认同
发布时间:2025-03-22 02:14 浏览量:7
一.陕西省官方认同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
清嘉庆十二年(1807),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中部县志·卷二·祀典志》:“轩辕庙,初神农氏母弟世嗣少典为诸侯,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复姓公孙,国于有熊。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其中记述的“少典国君”和“少典国君之妃附宝”是河南新郑人。“轩辕之丘”和“国于有熊”皆在河南新郑,两千年史无二说。这表明,在清代陕西官方已认同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
2002年版,陕西省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筹备工作办公室编著的《轩辕黄帝传》说:“黄帝的母亲为有蟜氏的附宝,其父是少典氏族中的一位男子。黄帝何以名轩辕?根据《帝王世纪》的说法,是由居于轩辕之丘而得名。轩辕之丘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按《帝王世纪》:“(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是则轩辕之丘当在今河南新郑县境内。”(第21页)。此文记载,黄帝的父亲少典、黄帝的母亲附宝、有熊国、轩辕之丘都在今河南省新郑市。
2009年12月版,陕西省最权威的炎黄文化专家霍颜儒主编、杨东晨、高强副主编的《陕西省˙炎帝志》说:“炎帝父族少典氏。(1)少典氏。少典是古代中原古老氏族的首领,世代沿袭此号。这个氏族或部落以‘熊’为图腾,故称有熊氏……传说有熊氏族是以‘熊’图腾崇拜而得名,氏族的称号和徽号均以‘有熊氏’而称之。其氏族部落处于伏羲、女娲时期或稍后,部落聚邑早期在豫州中部的‘有熊之墟’(今河南新郑)(第43页)……(2)少典氏部落考古学文化。从《竹书纪年》《通鉴外纪》等记载看,新郑是古有熊国所在地。少典部落的别称,即有熊氏,兴起于今河南省新郑市。之后,发展成为地域较广的大部落,支族又向四周迁徙,河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其族人。考古发现距今8000年前,以河南新郑裴李岗村遗址命名的‘裴李岗文化’,及其延续的文化,均有可能是有熊氏族部落的文化遗存。这也就是说,河南省新郑市当为有熊氏族部落的起源地。有学者考证,根据考古学数据显示……距今8000年前,最早可达10000多年,完全有可能是古老的少典部落集团的发源之地。”(第44页)第五章第一节《华夏族》说:“炎帝又自陈迁都于曲阜,即山东境内。与居于‘轩辕之丘’、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的黄帝部落共同开辟了华夏族团的中原生存之地。”(97页)由此看,陕西省官方认同“有熊”、“有熊国君少典”“轩辕之丘”“都于有熊”皆在今河南新郑。河南新郑是黄帝和炎帝在中原开辟的“华夏民族的生存之地”。
十多年来,河南省新郑市每年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邀请陕西黄黄陵县派代表到新郑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陕西省黄陵县每年在清明节公祭黄帝,也邀请河南省新郑市代表参加公祭黄帝。河南省新郑市与陕西省黄陵县已经形成共识。
二.陕西省众多学者认同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
1.1935年,国民党大佬于右任在《黄帝功德记》说:“《拾遗记》:‘轩辕出自有熊之国’,母曰昊枢,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王也。”又说:“少典,有熊帝之开国,今郑之新郑。北宋,欧阳忞《舆地广记》云:“古有熊国,黄帝所都……在今河南。”(第18页)
2.1986年,陕西学者郭诚《黄帝降生》说:“神农的舅舅有个儿子叫少典,为现在河南新郑一带的国君,他有个老婆名叫附宝……从那以后,附宝就怀孕了,她怀了二十四个月,第三年,才在轩辕之丘生下一个胖小子。按照当时的习惯,就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轩辕。”(见1986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袖珍陕西名胜故事丛书《轩辕黄帝传说故事》)
3.1987年,陕西省著名考古学家杨亚长《炎帝、黄帝传说的初步探析与考古学文化观察》说:“‘《国语·晋语》记载说:黄帝以姬水成。’《史记·五帝本纪·索引》亦说:‘黄帝长于姬水。’姬水所在,历代无考。但是我们在上文中认为,姬字本为熊图腾之象形,那么姬水可能就是熊水,而熊水之所在则当与有熊氏之居地有关。《史记·五帝本纪》中,《集解》和《正义》均记载说:黄帝为有熊‘国君’。而《竹书纪年》则说:‘黄帝居有熊。’关于有熊之地望,《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的话说:‘有熊,今河南新郑也’。因此说明,黄帝氏族的发祥地,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黄帝氏族发祥地当在今河南省中部的新郑一带,正好与裴李岗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相吻合……黄帝氏族以熊为图腾,最早起源于河南中部的新郑一带。”(见《史学研究》1987年第4期)。
4.1990年10月,陕西省黄帝文化专家柏明、李颖科著《黄帝传》说:“少典是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县境)的国君,娶有蟜氏附宝为妻……附宝怀了孕。在第三年的一天,附宝在新郑西北的轩辕之丘生下一个男孩,所以便给这个男孩起名叫轩辕。”(见《黄帝传》第17至18页)
5.2005年,中国古都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科学组评审专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光为刘文学编著的《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作序说:“我曾为这个文集作序说:‘新郑市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丘的所在地。’现在再看《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这部书,更加证实了我这种观点。此书是我们研究炎黄文化和古都文化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以历代文献为主,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方志学、考古学、民俗学、天文学、金石学、姓氏学以及诗词、图像等多侧面、多层次地确认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像这样全面、系统地汇集炎黄文化的书是不多见的。书中关于有熊之国、轩辕丘和黄帝故都的内容记述非常系统、明确,基本上没有异议。”
6.2005年,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令福《论黄帝‘土德’‘垂衣’的文化意》说:“黄帝居轩辕丘,为有熊国君,具体地望在河南新郑地区。这个观点得到了汉晋以来学者的普遍认同。西晋《续汉书·郡国志》、唐《元和郡县志》、唐《括地志》、宋《路史·国名纪》、宋《通鉴外纪》、明清《河南通志》以及近代辞书等,都认定黄帝故里在新郑……新郑地区有许多黄帝的传说、遗存古迹与黄帝纪念性建筑,这是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的又一重要证据。”
7.2007年,陕西省资深黄帝文化专家高强发表《近百年炎黄文化研究回忆与思考》说:“关于黄帝的发祥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河南新郑说、陕西北部说……。河南新郑说的依据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大戴礼记》:‘黄帝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帝王世纪》:‘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居轩辕之丘。’《大明一统志》:‘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李学勤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所居在新郑,其说渊源有自,凿然可据。’钱穆、蒙文通、郑杰祥等均主此说。陕西说的主要依据是《国语·晋语》:‘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姬水或说可能是岐水,或说可能是渭水,前者在陕西,后者流经陕西……林祥庚、李颖科、何炳武等也以为黄帝生于陕西。”(见《炎黄文化研究》第五辑 大象出版社 2003年3月)从高强提供的依据看,河南新郑说的依据是从汉代到当今的国史和名家大家的确认,而陕西当今少数学者的依据是“姬水或可能是岐水”,“或说可能是渭水”,是靠臆测、臆想。况且,当今史家都说,姬水无考,不知道姬水究竟在哪里。再者,历代史书都记载,有熊氏轩辕黄帝是因生于有熊国的“轩辕之丘”而得名。姬水不是黄帝的诞生地,黄帝的诞生与姬水无关。以不知道的姬水所在地,去猜测黄帝族的起源地,无异于捕风捉影,缘木求鱼,画饼充饥。
8.2021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炎黄文化专家杨东晨《论黄帝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始祖》说:“战国时代,《竹书纪年》云:‘黄帝轩辕氏,居有熊。’汉代宋衷《世本·帝系篇》云:‘黄帝居轩辕之丘。’戴德《大戴礼记》云:‘黄帝有圣德,受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也,姓公孙,名曰轩辕,’焦延寿《焦氏易林》云:‘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这些文献记载都证明轩辕黄帝故里和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市。”杨东晨说:“维护黄帝故里和陵墓之地是大局。”杨东晨向社会呼吁要维护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故都和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的历史地位,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大局。(见2021年第4期《华夏源》第3-4页)
三.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认同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
1993年,严文明发表《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少典,谯周《古史考》说是有熊国君’。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黄帝起于何地,说法也不尽一致。《五帝本纪》说他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前述《晋语》也说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所生。谯周说少典是有熊国君,《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黄帝‘号有熊’,《史记》正义引《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所以张守节干脆说‘黄帝,有熊国君’。而有熊一般认为在河南新郑。”严文明专著《农业生产与文明起源》说:“按照古史传说,位于河南新郑的古有熊国,应该是一个较大面积和等级较高的国家。据说黄帝居有熊,为有熊国君。”(第86页)严文明的观点很明确,河南新郑是有熊国,少典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黄帝也是有熊国君。黄帝起于有熊国今河南新郑。(见《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黄帝故里在哪里,要看黄帝家族的生存谱系。黄帝家族的生存谱系是:黄帝的父亲是有熊国君少典,黄帝的母亲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妃附宝。黄帝的诞生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妃附宝感电光绕北斗而有妊,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丘。有熊氏轩辕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黄帝名号是有熊氏轩辕黄帝。其中的“有熊氏”出自黄帝父亲“有熊国君”,其中的“轩辕”出自黄帝的母亲附宝在“轩辕丘”生下黄帝,是以出生地为名。其后是“黄帝都有熊”,“黄帝崩,葬桥山”。这是黄帝家族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链。 我们知道了有熊、有熊国、轩辕丘在哪里;知道了有熊国君少典、有熊国君少典之妃附宝是哪里人;知道了黄帝号有熊氏,黄帝的名轩辕氏,出自其父其母居地,就知道了哪里是黄帝故里故都。两千多年的历代文献记载,有熊、有熊国、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有熊国君少典和有熊国君少典之妃附宝是河南新郑人。因此,只有河南新郑才是黄帝故里故都。黄帝决不可能脱离他的家族生存谱系,诞生在一个与有熊国君少典、有熊国君少典之妃附宝和有熊国、轩辕之丘毫不相干的地方。这不符合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生态逻辑。
战国《世本》《竹书纪年》,汉代《大戴礼记》《史记》,东汉《汉书·地理志》,西晋司马彪《续汉书》,唐代杜佑《通典》,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代郑樵《通志》,明代《大明一统志》,清代《大清一统志》,当代《辞海》《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等都是记述的国史,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居于轩辕之丘,都于有熊。因此,河南新郑是黄帝故里故都是国家认同。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故都是我们国家确认的,是中华儿女的寻根朝圣地,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地,是凝聚中国56个民族民族共同体的铸造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了维护中华民族大义,凡我中华儿女都应该守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