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善于推敲,敢于质疑
发布时间:2025-03-21 09:32 浏览量: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贾岛有诗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正为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而犹豫不决,韩愈建议还是用“敲”字好。一个“敲”字,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也让贾岛因此获得“苦吟诗人”的美称。但朱光潜却认为用“推”字好,因为孤僧步月而返,其门当自掩自推,更能表现其独往独来、无拘无碍的胸襟气度。
其实,做学问也好,处事也罢,生活中处处少不了“推敲”。
请以“推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
这是一道以“推敲”为话题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详细阐述了贾岛“推敲”典故的内涵,并援引了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的论述,进一步阐释了“推敲”精神。对于贾岛而言,“推敲”意味着不轻易做出决定,而是通过深入对比、充分论证,得出最为合理的答案。这种“推敲”精神,实质上体现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处事原则。从这一层面出发,材料中的例子旨在强调,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应秉持咬文嚼字的精神。
“推敲”的故事自古以来便传为佳话,韩愈作为当时文学界的权威人物,其意见备受尊崇。然而,朱光潜却敢于对这一公认的观点提出质疑,对韩愈的修改是否真正如古今所称赏的那样妥当表示怀疑。这一态度体现了朱光潜勇于质疑的精神,因此,作文亦可从敢于质疑的角度进行构思。
在写作要求上,考生应以“推敲”为话题展开论述。文章开篇可通过对“推敲”含义的阐释,引出钻研或怀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随后,可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论述。首先,强调个人在面对知识和想法时,不应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应经过深入思考和充分论证后得出结论。其次,从面对他人观点的角度出发,或引用名人名言,进一步阐述“学贵质疑”的观点。在此过程中,还可从反面进行论证,指出当前部分青年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思熟虑和质疑精神,这种态度可能带来的危害。最后,文章应呼吁大家敢于质疑、理性思考,以此再次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立意】
1.要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2.推敲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能力。
3.只有经过符合实际的深入“推敲”,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范文】
善于推敲,敢于质疑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里把人们一直以来传为美谈的“推敲”的故事解出了新意,可以说是推翻了之前人们的固有看法,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同时也让人们对于“推敲”一词有了新的认识。正如我们所说的:学贵质疑。推敲,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圈又一圈,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 上一篇:诸子时代·荀子︱治理国家的天平上,什么才是最重的砝码?
- 下一篇:衢州树语,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