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边城多异客——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20)
发布时间:2025-03-20 21:21 浏览量:8
边城多异客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20)
艾 慧
边城多异客,僻壤稀高堂。
罕至存妙处,寂美邀君彰。
吕国英先生的这首哲慧诗章以精炼笔触勾勒出一幅边缘与中心、寂寥与丰盈的哲学图景,值得从三个维度深入品鉴:
空间辩证法中的价值重构
“边城/僻壤”与“高堂”形成二元对立坐标系,诗人通过“多异客/稀高堂”的悖论式表述,瓦解了传统地理空间的价值等级。异乡人的聚集恰成新文明的孵化场,这种空间翻转暗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揭示边缘地带正在生成新型文化资本。地理学意义上的“罕至”转化为精神维度的“妙处”,完成了从物理空间到诗性空间的超越。
寂静美学的当代转译
“寂美”二字既是道家“大音希声”的现代回响,更契合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之思。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诗人以“邀君彰”的主动姿态重构寂静的价值——这种寂静不再是消极的缺席,而是需要主动诠释的存在场域。如同约翰·凯奇《4分33秒》的无声乐章,邀请观者于空白处聆听生命本真。
异托邦的哲学隐喻
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在此获得诗性印证,边城作为“在真实场所中被有效实现了的乌托邦”,成为解构中心话语的镜像空间。“异客”群体的聚集构成文化杂交的试验场,他们携带的差异性经验在此碰撞重组,恰似德里达的“延异”游戏,在解构与重构中孕育新的文明可能。
此诗在形式上暗藏玄机:前联铺陈空间悖论,后联升华价值判断,形成严密的逻辑闭环;五言架构与平仄流转中蕴含古典韵律,却承载着后现代的哲学思考。这种古今交融的创作实践,恰是中华诗学现代转型的典范之作,为当代汉语诗歌的哲学表达开辟了新的可能路径。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