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健:忆淮北平原骑兵团

发布时间:2025-03-20 11:15  浏览量:11

引子

#本文摘自《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七辑(1989年10月),鲁健口述、樊兴云整理,原标题《忆淮北平原骑兵团》

图文无关,仅作示意

正文

提起淮北平原骑兵团,不能不想起我们敬爱的师长彭雪枫同志,因为这个团就是他一手创建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新四军第四师在淮北根据地,受到敌、伪、顽(指日军、汪伪军和国民党军)三面夹击。在紧张的三个月反顽战斗中,时常遭到顽军骑兵袭击。三月间,我军在蒙城东北围歼了顽军一个支队,我部队十分疲劳,就转移到袁店集大小营孜休息。第二天拂晓,国民党骑八师追来,发生了战斗。四师主力二团是雪枫同志最爱的一个团,在这次战斗中,损失几个连。不久,我三团在一次战斗中,被国党骑兵冲垮一个营两个连,营长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五月份,遵照上级指示,四师撤到路东,师部设在半城一带。彭师长看到当地出产马,高兴地说:“我们要接受以上吃敌骑兵亏的教训,要组建一支自己的骑兵部队,为二团报仇,收回路西根据地!”于是他下令把所属各单位通讯兵所骑的马匹,全部集中起来。又从泗县、宿迂、盱眙、五河、泗洪、雎宁、泗阳、洪泽、宿县、灵璧、萧县、嘉山等十多个县大队抽调一些人马,如五河县大队,抽调四匹马三个人,由刘善照同志带队,加入骑兵团。还从“小鬼队”抽出一批人员,编入骑兵团,任命周纯麟同志为骑兵团团长。雪枫同志还号召干部带头把自己骑的马送交骑兵团。除集中已有的马匹外,并给骑兵团批三万元淮北“抗币”作为买马和添置装备经费。不到一年,骑兵团已发展到700多人马了。马有了,人有了,但成员复杂,纪律差,技术水平低,不像骑兵的样子。当时不少干部不会骑马,也不会喊口令,更不懂得指挥骑兵作战。有些同志见马撒野,毫无办法,在行军时还有的从马背上掉了下来。装备也很差,捆绑被子当马鞍,用白腊皮、荆条编制踏蹬,用麻绳做缰绳。更困难的是买的马不合群,在一起总是乱踢、乱扒、乱咬,由于没经过训练,这些马一般都跑不快,跳不高。但人们对自己的马都很爱护,有时拿老百姓的草喂马,违犯群众纪律的事时有发生。

为使这支骑兵真正成为人民的骑兵,成为战无不胜的部队,雪枫同志决心对骑兵团进行一次整顿。当年冬,部队在泗阳县界头集大江庄等地进行突击训练。训练内容有:教练骑术和整顿纪律等,师长亲自到操场指导训练。一次,他对大家说:“上马要象蚂蚱一样轻快,骑马要象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象风雷一样迅速。”他还教导大家:“我们是人民的骑兵,对敌人要象猛虎,对人民要象绵羊。”在训练中,师长发现了我们的缺点,就严格批评指正,但在休息时,总和同志们坐在一起,谈笑风声,融洽无间。

1942年11月,日军在洪泽湖一带扫荡33天,那里地处丘陵区,敌军坦克一出动,我们骑兵团就进行监视,必要时放几响信号枪,对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1944年在淮北萧、砀、永、夏、蒙、涡一带打击敌、伪、顽中,骑兵团大显身手,对消灭王传授部及活捉李光明等顽匪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因而在淮北平原上,在群众当中,甚至在敌人那里,到处流传着关于新四军骑兵团的神话般的说法。有的说:只要看见天边扬起一阵黄沙,一眨眼,骑兵队就冲到跟前了;有的说:新四军的骑兵,来去一阵风,骑在马上的都是眼灵手快的猴子兵,还有的说:骑兵是条龙,行动起来几十里路长,遇到敌人,龙尾一卷,就把敌人全部卷去;还有的说:这些马都是神马,逢山越山,遇水过水,飞奔起来,四个蹄子不粘地,还能在水上跑哩!这虽都是些传说,但它充分反映出当年骑兵团在淮北大地上纵横驰骋、神出鬼没,屡挫强敌的神威。

原注:此文根据鲁健(原是四师一总队参谋长,后任蒙城县酒厂厂长,现已离休)回忆和刘善照(原骑兵团排长、连长、指导员,后任蒙城县农资公司仓库主任,现已离休)同志提供材料整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