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里夫俗话说249:你比别个多个“子耳朵”(2)
发布时间:2025-03-16 16:46 浏览量:7
其二,“耳,耏耏然”,“耏,多须发也。”
【耏】《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昭元年。”司马贞索隐引《字林》:“多须发曰耏。”
《后汉书•章帝纪》:“冒耏之类。”李贤注引《字林》:“耏,多须皃。”
这个,自然跟“濃膿䑋穰戎绒氄茸”系词有关。膿、厚则“多”,“多”则“厚积突出”,因此又当关联“颖-”系词。
其三,
【颖】《说文·禾部》:“禾末也。”即“芒”。《正字通·禾部》:“颖,士才能拔俗者亦曰颖。”余倾切。
【耎】《說文·大部》:“稍前大也。”而兗切。
【邍】《说文·辵部》:“高平之野。”段玉裁注:“高平曰邍。”
按:今作“原”,孙诒让《周礼正义》说“邍、原古今字”。“邍”在“高”;高,突出。
【塬】黃土地區突出的台狀平地。
按音義同“邍/原”,是“原”的后出方言造字。
【努】唐段成式《酉阳杂组·冥迹》:“流水涓涓芹努芽,纤鸟双飞客还家。”
【弩】《朱子语类》卷四十四:“都是两边作得来张眉弩眼,大惊小怪。”茅盾《林家铺子》:“弩起了一对发红的已经凹陷的眼睛。”
【呶】同“努”,凸出。茅盾《小圈里的人物》:“说着用嘴巴向贝师母一呶。”茹志鹃《给我一支枪》:“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
(口努):《孽海花》第二十二回:“稚燕不理他,只望着外面(口努)嘴儿。”
因此,如此一来,“耳”应该还有“突出、挺出”的意思,从“耎”的“稍前大也”可以看出来;从“栮,木耳”,亦称“䓴”(《集韵•止韵》:“栮,木䓴。”《说文•艸部》:“䓴,木耳”)也能看出来。
“耳朵”之“朵”,与“墙垛”之“垛”(川渝:垛子、墙垛子)是“高出”,是“突出”,是“堆堆”。
结论:“耳朵”应是同义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