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之死:他不是皇帝,但却是秦朝的亡国之君,被项羽诛杀!

发布时间:2025-03-20 00:32  浏览量:7

秦始皇无可争议,史上第一个皇帝,秦一世。胡亥即位,秦还没崩,他也是皇帝,秦二世。

子婴是被赵高弄上去的。他上台时赵高出于各种考虑,压根就没给他帝位,直接降级封王了。

01身份之谜:皇族血脉的三种猜想

秦王子婴的身世堪称中国历史最大悬案之一,史书记载的混乱与考古发现的矛盾,让这位末代君主的真实身份笼罩在重重迷雾中。

胡亥侄子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为"二世兄子公子婴",即胡亥兄长之子。

但胡亥继位后屠杀了32位兄弟姐妹,若子婴确为扶苏之子,按胡亥斩草除根的性格绝无幸存可能。考古发现的北大汉简《赵正书》更显示,胡亥继位时仅12岁,不可能有成年侄子。

秦始皇弟弟说:《史记·李斯列传》称赵高"召始皇弟授之玺"。

支持此说的学者指出,秦始皇异母弟成蟜前239年叛逃赵国时,其子若存于秦,年龄与子婴诛赵高时的表现(携二子密谋)相符。但成蟜叛乱按秦法应灭三族,其子嗣存活性存疑。

秦庄襄王之子说:最新研究推测子婴可能是秦始皇祖父秦孝文王之子,即秦始皇的叔父。

这种说法解释了他为何能逃过胡亥清洗。作为长辈而非皇位竞争者,且年龄约40岁(前206年卒),具备成熟政治能力。

陕西临潼出土的"中"字型大墓(长109米)佐证其王室身份,墓中"婴"字玉圭或为关键物证。

02诛杀赵高

公元前207年九月,赵高弑杀胡亥后,试图通过"斋戒继位"的仪式完成权力交接。子婴识破其"欲诱至宗庙杀之"的阴谋,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宫廷政变。

子婴以"称病拒朝"诱使赵高亲自探视。当赵高踏入斋宫时,宦官韩谈突然发难,子婴二子持剑封锁退路。

这场刺杀经过三天筹备,参与者仅限子婴父子与韩谈三人,确保消息绝不外泄。

诛杀赵高后,子婴立即展开清洗,将赵高女婿阎乐(咸阳令)车裂于市,赵氏三族132口全部斩首。

考古发现的岳麓秦简显示,子婴同时罢免了27名赵高亲信,重组了九卿中的六位

子婴刻意保留赵高"指鹿为马"的朝堂布局:对曾附和赵高的官员暂不追究,反而提拔举报赵高罪证的基层官吏。

这种分化策略使他在短期内稳定了关中局势。

子婴继位的时候,他是绝望的!章邯20万刑徒军投降项羽,王离长城军团覆灭,关中仅剩5万老弱。

咸阳粮价暴涨至"石三千钱"(正常30钱),里耶秦简记载南郡某乡200户仅存43户,赵高掌权时破坏的官僚体系难以修复,司法案件处理周期延长3倍。

子婴颁布"三十税一"新政,赦免骊山刑徒为平民,并恢复军功爵制度。但刘邦已攻破武关,这些政策未及实施。

他还拒绝张良"退守陇西"的建议,执意死守咸阳。

考古发现的秦二世陵陪葬坑显示,当时守城武器多为青铜器,铁制兵器不足三成。

子婴派宗室将领嬴疾率3万残兵驻守蓝田,与刘邦展开最后决战。此战秦军使用"连弩车"新型武器,但终因粮草断绝溃败。

04帝国黄昏的悲怆谢幕

公元前206年十月,子婴在轵道亭(今西安东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投降仪式,

身着丧服,颈系白绫,乘坐白马拉的素车。这种"罪己式投降"开创了后世帝王"衔璧舆榇"的先例。

子婴献出的玉玺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正是秦始皇灭六国后命李斯篆刻的传国玉玺。刘邦接收后立即派人仿制赝品,真品后来神秘失踪。

子婴的轵道投降成为王朝更替的经典意象:从汉献帝禅让曹丕,到隋恭帝降唐,都刻意模仿这个场景。其白衣素车的形象,甚至影响了日本"国让神话"的构建。

最后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项羽率军进入咸阳。他不仅火烧秦宫室,还处决子婴,并对嬴姓宗族展开大清洗。子婴的结局标志着秦朝宗室彻底覆灭!

我觉得子婴是个平庸之君,如果是国家稳定的情况下,应该能评上一个明君。

无奈他身处的时间点并不对,如果他早两个月杀赵高夺权,秦国还能有逆风翻盘的机会。然而,他晚了,但是就是最后时刻他的选择也是错的。

他其实还有最后一丝丝的机会,他选择投降是错误的决定。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结束!回顾秦朝历史,真实太过精彩!

秦始皇灭六国首次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废分封行郡县,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发北疆,开拓西南,筑长城,修灵渠。

沟通长江珠江水系,整交通,治风俗,明法度,定律令,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度量衡,设博士官掌通古今,设典属国掌蛮夷降者,文治武功。

秦始皇创立的一整套完整的国家管理体系,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统一后的大政措施影响深远。

: 搜狗百科-秦王子婴

: 网易订阅《秦王子婴:劝胡亥,杀赵高》

: 头条问答《如果子婴不死,能否力挽秦之危局》

: 知乎用户文章《鸿门宴前后的权力博弈》

: 搜狗百科-公子婴

: 趣历史网《秦王子婴:秦朝末代皇帝》

: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赵正书》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