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马玉振与黄二诚破蒙

发布时间:2025-03-19 11:48  浏览量:7

引子

正文

七十五年前,发生了一起震撼北京袁世凯统冶的要案,即内应黄二诚陷城案。

一九〇六年以来,淮北地区霍雨成灾,蝗虫遮天蔽日,且二麦受丹,秋收无望,灾荒频连,人民陷于衣不遮体,饿殍载道的境地,而官府赋税繁重,徭役过多,农民为反饥饿,反压迫而揭竿起义。

蒙城那时属颖州府辖,位于涡河之滨,系寿、亳、颍、宿之中枢,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殷商富户,多集中于县城。

八大家及一大批中小地主均居住在城内,同时城中还有县知事署和巡警局,县团防局(又称警备队),商会等机构。蒙城八大家之一,身为簪缨世家的李松岩及其追随者马玉振、邵秉钧、马玉龙、陆四、黄四波、王振清、李云从、韩均、厢正江、李长有等人,都参加当时盛行的青帮。而马玉振的辈份是念二的,远近闻名,与黄二诚也曾认识。团防局的青年,虽然家庭出身和履历不同,但目睹现实,都深感不满。在黄二诚部兵临城下时,这伙人都以“义”字当先,履行“帮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诺言,不顾身家性命和个人安危,仗义为黄二诚率领的饥民队伍作内应。因为他们是蒙诫县团防局的成员,有着各种先决条件,使黄二诚顺利地攻破县城。在黄部撤出后,属袁世凯管辖的安徽督军倪副冲部开进蒙城,对内应义士进行血腥镇压,下面是幸免于难的十二义士之一马玉振的自述和地方口碑资料:

马玉振字驭正,号昆峰,绰号草上飞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卒于1953年。他出生后第三天,母亲得产后疯死去,三岁时父亲又去世了,由李氏代乳,抚育成人。六岁时这个孤儿归依舅父家(今坛城乡孙刘村前小陈庄。),十二岁时在坛城域河边放猪,遇老道携至江西信州,学练武功,腿上绑有铁砂铜瓦,二十岁时出师下山。临行时师傅赠刀一口并说:“吾原是捻军首领,曾大破清妖僧格林沁,得此刀赠汝,望汝牢记‘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不可逆水行舟,坏吾家风!”马玉振拜别老师,回到蒙城老家(今坛城乡马楼村原仁智东村)。回乡后孤身一人,既不会经商,亦不善耕耘,身居茅屋陋室,穷得家徒四壁,又无亲族怜悯,后经人推荐给蒙城县李南华做亲随,(李南华在苗沛霖围困蒙城时,是蒙城县团防练总,因困守多年,孤军奋战,后经僧王解围,提升为总兵。)进府后,由于他为人正直憨厚、武术精湛,做事勤恳可靠,颇受李南华的信赖。

马玉振是个孤儿,他没有家庭的温暖和母爱,少年时他被师博携上高山;与老林荒棘为伍,和古稀的师傅相依为命,初次步入尔虞我诈,人吃人的社会后,看到农民和小市民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官府豪绅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使这个初出茅庐的而又淳朴无邪的小伙子,懂得了人世上的残酷,回悟到他那饱受深重灾难老师“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谆谆教导,内心深处理下了反抗的种子。

一日入夜,他换上夜行衣,手持钢刀,窜房越脊进入杨连珠家,撬开门锁,把金银偷出。回到自己住处,他思绪万千,觉得自己是贼,是小偷。但他又想:那些当官的、大地主,明抢暗到,他又想:他们是大盗,是吸尽黎民骨髓的吸血鬼,而我把他们掠夺人民的钱财取回来,又有何不可呢?

又日夜间,他把偷的钱换回豆饼,送住呻吟待哺的小市民家门前或放在伙房的小锅里,使他们得以活命。有时候买口棺材送往死者的家中,而他们却不知是谁干的。

马玉振靠偷富济贫,他思索着这终非长策,总有一天事会败露,那些吸血鬼,会以各种罪名,加在他的头上,于是他横下一条心,一不做二不休,在适当的时机,要大干一番。他这个愿望,也曾向哥们兄弟诉说,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激励,特别是他的族弟马玉龙。于是他三下永城取得与黄二诚联系,导致了后来发生内应黄二诚破蒙城的重大事件。团防局又名警备队,是蒙城县一支地方武装力量,直属于县知事署,拥有人枪二百余,基干力量多是将军府李南华的部下,有一定军事才略和武术本领。一九一二年安徽督军倪嗣冲和他在皖北的爪牙倪敏棻,为了绥靖地方秩序,巩固他的统治势力,下令整饬军务,扩充地方民团,着令蒙城县八大家之一的李松岩任蒙城县团防局团练。李莅任后,首先调整人事,任用心腹,命邵秉均为队长,马玉振为便与联系黄二诚,就当了马队队官,马玉龙为步队队官,黄冠甲为督队长,四门都派一小队设小队长一人,来维持地方秩序和清剿盗匪。但是李松岩对时局政冶也颇为关注,朝夕与他的部属议论着国家大事,特别是马玉振,与他在思想深处有一种共鸣,就是反对袁世凯破坏中国统一,反对他蓄谋称帝。

一九一三年,宿县、永城一带的农民为了反对饥饿,反对暴政,要生存下去,被迫起来造反,拥戴具有胆识远见而且武术精湛的黄二诚为首领。黄二诚青年时曾参加黑社会的秘密组织(淮北叫三番子,系青帮),在旗下为念二辈份,当时他收了很多的徒弟,因为他一向讲义气,爱管不平事,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被拥立为起义首领,他带领饥民,首先砸了盐行,杀了盐巡,然后把地方上一向欺压农民,为非作歹的恶霸豪绅杀掉,砸开粮仓,把粮食财物分给饥民,由原来十余人造反,迅速增到四、五百人的队伍,在苏、鲁、豫、皖四省的边界东并西杀。

一九一三年八月下旬,黄二诚率部四百余人,至宿县临涣集时,遭到地方的民团练总慕心敬部的伏击,受到很大损失,部分人马被打散,也有乘机脱离的,因为他们的义军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又无严格的组织纪律。

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七夜黄二诚率部抵蒙城县北郊,当时蒙城县城内,早已谣言四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县知事饬令团防局将涡河浮桥拆除,在城门口设置路障,屯住半个城门,并严格盘查过往人等,又派报马飞驰颖州府求援。

这时黄二诚部,也派密探潜入城内,和马玉振,马玉龙等人秘密联系,商定了起义计划,并积极地进行准备。

八月二十八拂晓前,在蒙城县东北城角,燃起了三堆火光,黄二诚部看到火光知道城里已做好内应准备,当即派遣小分队泅渡涡河,瞬间,抵达彼岸,沿涡河向西关进发。黄军的先遣队也乘势进城,而守城的团防官兵,不但不进行阻击,却举枪向义军致敬欢迎,双方的头领相互拱手致敬,队伍当即汇合在一起;在二郎庙街又遇上团防局队长邵秉均,他们公推邵为临时首领,向蒙城县商会攻击。这时商会门口早已垒起砂包做掩体,持枪严阵以待。当他们发现领队的是自己人,放弃了戒备,上前询问邵队长匪情,邵队长却举起手枪对准商会门口的士兵高喊:“缴枪不杀”。一霎间,他们莫名其妙地举枪缴械了。这次收缴了二十余支钢枪,声势大震,这也是黄二城部和内应义士汇合的第一个胜利。接着他们又乘胜前进,向蒙城县县衙冲去。这时,县知事韩世英,正在大厅来回急促踱步,忽闻西城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惊慌失措的急率县署卫队进行反抗,在他步出县衙时,就遇见团防局队长邵秉均率队向县署冲来。韩世英见状失色,还未及询问便被邵秉均开枪击中,当即毙命。其待卫人员仓开枪还击,结果伤亡大半而向义军缴械。县知事夫人韩徐氏,闻听丈夫丧命,急得吞服鸦片烟自杀身亡。遂之义军一把火把统治人民的蒙城县县署正堂烧个干净,又把那些“廉洁公正”,“明镜高悬”的德政匾,和那吓唬百姓,作威作福的“肃静”、“避回”、等等木牌,统统地给砸个稀巴烂。

这时城中是烟火迷漫。枪声和杀喊声震天,义军攻击日标又向另一个专政机构巡瞥局转移。那些一惯会敲诈勒索老百姓,神气十足的巡警,今天却像癞皮狗一样,龟缩在掩藏堡里。经过邵秉均队长的减话,巡警局长及部下投了降,缴长短枪三十余支。接着义军又向北门突击,守卫北门的是探花府的后裔陆四少爷,他早开了北门,拆除路障,迎接义军进城。于是义军的先遣队和内应的团防局宫兵,已扩充将近二百余人,他们又很快地搭好浮侨,让早已等待的黄二诚首领,率领大队人马渡河逃城。饥民们穿着破烂的衣服,手持钢枪、大刀、长矛、棍棒,甚至还有粪粑锄等等,怒吼着杀声震天的涌向豪城县城。当义军浩浩荡荡冲到赏巷口时,就碰上了豪城县团防局督队黄冠甲,他率领少数士兵安想负问顽抗,经过一阵激战,黄被弹穿右腿,由亲信背负,率残兵狼狈逃窜。义军继续前进,又遇上土豪、前民政局长母可登,他一手持枪,一手持刀,向义军阻击。可他率领的十余人看到了英勇善战威风凛凛的黄二诚,早己抱头鼠窜,母可登寻路逃跑了。蒙城县城逐于当天中午全部被义军占领,使一向受苦受难的蒙城穷苦人民,得以重见天日,

当义军攻占蒙城后,立即控制全城,由内应邵秉均进行内线指点,黄部义军开始向蒙城县八大家进击,他们砸开一家家的朱红大门,把他们的全部家私予以没收。又把官府和地主粮仓打开,让城中的饥民扛回家去充饥。

据《蒙城县志》记载:“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黄二诚率匪众三、四百人,老幼不一,且半无枪械,一拥入城,烧杀抢劫,惨无天日,数百万精华,一旦化为乌有。”

另记:“城陷后,二日夜之久,蹂躏不堪,而贼始去。”

这支农民起义军,虽然占据蒙城县城,但由于他们力量薄弱,为了保存实力主动作出了战略转移。当义军满载胜利品凯旋北去时,驻皖北颖州府的武卫右军参谋长倪敏棻,才得知蒙城陷落,县知事韩世英中弹身亡的情报。他惊慌失措,即时呈报安徽省督军倪嗣冲,并派遣管带华石庵率步队千余人,星夜向蒙城进发。倪军于八月三十日抵达蒙城,而黄二诚义军,早已撤出,经芮集、坛城集,再化整为零,兵分三路向东北戴集,正北白沙集,西北辉山方向转移。

根据坛城集九旬老人李子英目睹:黄二诚部去时都穿着破烂衣服,过了两天回来时,他们就穿上绸缎新衣。有的背着大包袱,也有肩挑的,也有用骡马和毛驴驮的,还有几辆用牲口拉的四轮大车,前后络绎不绝,个把时辰队伍才过完。

同日下午,蒙城县团防局步队队官马玉龙,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伪装积极,派部下到城北坛城集之马港湾村,截获黄二诚部后尾的一批人,收缴大包袱数十个,并杀了几个饥民,把人头带回城中,假向倪军献功。

次日,小涧镇团防练总马腾骧在马港湾村西北之五叉路口,杀饥民十七人。

华石庵管带在蒙城实行宵禁和军事管制,缉捕黄二诚余部和地痞流氓乘机劫持者,并亲赴李将军府慰问中弹负伤的团练李松岩(据马玉振讲李是自伤)。

九月一日,武卫右军参谋长倪敏棻,奉命亲率骑兵、步兵、炮兵等部三千余人,分别由统领邱世锦,管带马联芬等人带队,浩浩荡荡地开进蒙城,进行清剿和抚恤阵亡者,安抚蒙城市民。

与此同时,蒙城县遭受黄二诚洗劫的地主豪绅,特别是八大家联名向倪敏棻控告,要求追查此次陷城的官兵,缉捕嫌疑犯土豪母可登等,极力要求严厉查惩团防局团练李松岩及其部属。

武卫右军参谋长倪敏菜受理此案,经核查后,于九月二日分别逮捕马玉龙、韩均,李长有,陆四和北门、西门队官等六人,经严刑审讯,均自供不讳,但不攀咬他人。

一九一三年九月三日,倪敏棻为了维护袁世凯的统冶,实行血腥镇压,在蒙城县召集了县知事署、巡警局、商会、各乡镇团防局练总、全城商业和城关市民及教师学生、驻蒙城的武卫右军全体官兵等六千余人的大会,由倪亲自训话。倪在会上讲了此次陷蒙城案的经过,并对县知事韩世英身亡表示哀悼,对此次陷城受抢劫蹂躏者表示同情和安慰,各界人士亦分别在大会上讲了话。

最后军法官在大会上宣判:马玉龙等六人串通黄二诚失陷西门北门,以叛逆陷城罪判处死刑。从狱中将马玉龙等六人提出,绑赴刑场,马等昂首大骂,最后慷慨就义。

倪将马等六人斩首后,分别悬挂四门示众,最后又将六人的人头送到安徽省督军衙门查验。

倪敏棻的武卫右军,在蒙城城内挨家挨户搜捕内应黄二诚的余党,每日被逮捕者不下数十人,其中有不少是涉嫌和受株连者,搞得蒙城人心惶惶。而恰在此间,充义军内应的为首者马玉振,却躲藏在李将军府四公子夫人房内,(系马玉昆提督的四女儿)因为马玉振在李府有长达二十三年的历史,他屡次护送四姑娘北京探亲,因此匿于四姑娘内室之夹皮墙中,终日由丫环送茶送饭。但是,外面倪军戒备森严,风声紧张,将军府的前后门,时有倪军的密探日夜监督。马无法出域。李夫人自思窝藏要犯,虽然暂时瞒过倪军,但恐日后有人告密,自己身家性命难保,因此她一筹莫展。猛然间,急中生智,去找李松岩,将她想的帮助马玉振逃出蒙城的计谋告知了李松岩。李松岩听后大喜,深表赞同。李夫人回房后,又告知了马玉振。遂后李夫人将马玉振进行了乔装打扮,坐着李夫人的花轿,並派两个丫环护送,就这样马玉振混出蒙城县城。

一九一三年九月六日,倪军因抓获不到内应首要邵秉均、马玉振等人,倪敏棻恼羞成怒,命令管带马连棻率士兵百余人,赴城西北四十里仁智东村,查抄了马玉振,马玉龙的家产并全部没收。

蒙城县的内应陷城案,己基本查办结束,但对李松岩的处理,迟迟不能结案。由于他的部下勾引黄二诚破蒙城,他本人负有管束不严的渎职罪,但他又为保卫蒙城而孤军浴血奋战,以至身负重伤。结果倪敏菜只能从守城不力和涉嫌通匪立案。倪虽然将李逮捕后而严刑讯问却没右得到李的只字招认。加上李家中又托人从中斡旋,倪只得卖个人情,把李松岩撤职结案。

一九一三年十月,武卫右军参谋长倪敏,因残酷镇压和统冶人民得宠,特别是在黄二诚破蒙案件中,特别卖力,博得主子的欢心,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于,被提升为皖北镇守使。

一九一三年十月皖省督军倪嗣冲,又委派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汪篪,为蒙城县县知事,汪到任后仍积极进行镇压革命党和农民起义军领袖。继续追捕响应黄二诚破蒙城的在逃义士;对团防局进行改组,任用于振江为局长,增添人枪,加紧训练而扩大武装力量,以维护其反动统治。于振江又任用族姓于占瀛为得力助手,率队侦获“在逃犯”庞正江,将其绑赴刑场斩头示众,将人头送省。

同年底,又缉获在逃“首犯”邵乘均,因案情重大,涉及面较广,汪篪报省,又由省解送北京。经袁世凯政府政务院批转,交执法署审理。审讯中,署长要邵交代有广州的革命党人介入的案情。邵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将事情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署长陆建章对邵软硬兼施,亦得不到线索,于一九一四年三月,经执法总署批准,将邵在北京枪杀。

同年六月,蒙城县县知事汪篪又抓获了王握清将其枪杀。

十一月又抓捕了黄四波,将黄转送到皖北镇守使署,后又押解至省城安庆杀害。

同案共十二人,被缉获杀害了十人,惟马玉振、李云从二人未被抓获,袁政府通缉全国。

后传说李云从逃到豫东一带,患病身亡。马玉振逃出蒙城后到陕西省西安投故旧陕西省警察总署署长李小芬。李让马到新疆伊犁为警署买马,回归后李小芬病逝,马玉振无奈流亡到洛阳遇同村族弟马升堂在洛阳任步兵哨宫;又会同族叔马老五(时任统带)共同荐于河南省督军赵恒惕部,赵委马玉振为督军署驻洛阳总稽查。抗日战争时期,马被任新五军军械处处长(孙殿英部)。洛阳沦陷前后,马曾多次与共产党人合作,两度卖地产为豫西工委刘顺江与特委张范五作地下活动经费,于四七年回故里蒙城。一九五三年夏病逝,终年八十三岁。

资料来源:

《漆园古今》蒙城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年9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