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是制约国内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道精神枷锁
发布时间:2025-03-19 08:49 浏览量:9
提到教育,在时下国人的认识里,就是窝在教室里死啃语数外等几门狭隘的考试课程。这一点,受制于传统高考人才评价理念。高考,是国内教育比较权威的指挥棒,高考的形式直接决定着国内教育的价值导向!高考以纯文本、标准答案的卷子方式呈现,基础教育便以文本化的教育为重点。
对于个体而言,其实对于教育的需求有很多。比如有些人活泼好动,更需要学习一些体育竞技技巧或者学习传统的武术;有人爱好读书,需要大量阅读去启蒙思想,学习各类体裁文章的写作;有人对各类事物富有浓厚的探究兴趣,需要阅读大量的科学书籍,学会实验探索技巧;有人对现代化科技比较感兴趣,可以学习研究、把玩现代科技产品;有人酷爱书画、声乐艺术,可以学习更多的关于绘画、音乐的本领……
教育面对的更多的是凡人,而且,纵观古今中外各个领域里真正的精英人物,真正面面俱到做到各个领域都能精通有所成就的也是寥寥无几。比如科学巨人牛顿,一生成就很多,从小酷爱科学、哲学书籍阅读,喜欢各种小实验发明,却也不是天天被局限在教室里,只是学习卷子和考试,不断的被各种大考、小考折腾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各种出类拔萃的文学思想家、书画艺术家、哲学家、发明家、医学家、经济学家等等,各行业真正顶尖的人物,大多都读过很多专业书籍,而且从小就对某些领域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却没有哪一个天才的成长是被苛刻的关在教室里忙活一些答案死板、认知极端狭隘的考试题里成长起来的。
而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的评价和认定,也很少有国内这般用固定的考试学科、标准化的文本考试题目来衡量。诚如体育竞技,有人擅长跑步,有人适合游泳或举重。有人的语言能力强,大量读书写作,写出很多精湛的作品;有人酷爱现代医学,从小阅读一些医学书籍,学习病理并研究疾病的治疗;有人如同爱迪生一般,从小厌恶苛刻古板的校园教育,却醉心于实验室里研究和发明!
教育绝非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丈量人才。可以想象,如果国内的体育教育也和体制内的教育这般固执和迂腐的话,体育人才不是直接培养技能,也要先背诵、考试一些体育教育的文本知识,既要懂得跑步运动理论,更要考好游泳、举重常识,然后才能上大学学习专业的体育技能。甚至于一些三流的大学继续学习各种运动技能的考试理论,试问,分数考得再高,是否就证明了体育技能厉害呢?
在很大程度上,醉心于各个学科、铺天盖地的文本化教育,不是在进行什么所谓的打基础,却是局限了国内教育格局的扩大,荼毒了学科教育精神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