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好课堂新样态研讨会暨绵阳富乐中学思辨课堂推进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3-19 03:04  浏览量:7

绵州好课堂教育新样态——深度聚焦“思辨课堂”实践

绵州教育再谱华章 思辨课堂落地生根

2025年3月18日上午,由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小兵名师工作室、胥艳名校长工作室联合主办,富乐实验中学承办的《重构·思辨·共生:绵州好课堂新样态》课改研讨会圆满落幕。游仙区杨锋名师工作室、游仙区赖亚丽名师工作室、游仙区徐浩名师工作室等成员参与的这场汇聚全市教育精英的盛会,以“思辨课堂”为焦点,通过课例展示、专家研讨、智慧碰撞,为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勾勒出未来课堂的清晰蓝图!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近300余位教育工作者齐聚富乐实验中学二中校区,涵盖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富乐教育共同体教师、市内友好学校代表及一线骨干教师。

五大精彩瞬间:直击教育研讨现场

1.开幕致辞:高屋建瓴,锚定方向

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绵阳市胥艳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胥艳致欢迎辞,强调“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思辨能力是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呼吁全体教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课改。

她表示,2025年是富乐教育“新时代育人方式创新实践年”三年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富乐高效课堂新一轮探究之年。

她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就是破范式,思辨课堂是富乐教育人对绵州好课堂的深度思考。“导、学、思、辨、展、评”六步,不是要建立“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课堂范式,而是“以人的成长为根本”、以“师生教学相长的好关系”为导向,以精准高效的方式方法为指引,让不同层次、不同潜力的学生在最好发展区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次真实探究。通俗一点,就是新教材研究、新教学研究、新时代学生研究和新教师共同体研究。

最后,她指出,真正的好课堂,应该像彩虹出现的过程:老师的智慧如同阳光,阳光穿透雨滴,不同波长的光交融折射,让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的色彩。

她对“思辨课堂”的校本实践路径的阐释,展现了富乐中学作为课改先锋的担当。

胥艳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胥艳

2.专题讲座精要:重构课堂结构的五大关键

绵阳市教科所所长罗小兵作了《绵州好课堂的建设思考》专题培训。在讲座中深刻指出,建设“绵州好课堂”需从课堂基因层面进行结构性变革,并提出五大核心抓手: 突出目标的适切化、突出情境的真实化、突出问题的项目化、突出思维的深度化、突出解决的探究化。最终,罗所长提出了对绵州好课堂的思考。五大关键直指传统课堂沉疴,为“绵州好课堂”绘制出从理念到落地的全景式升级路径!

3.课例展示:思维可视,课堂焕新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门学科同步开讲,呈现“三环六步”课堂模式的生动实践:

富乐中学青年教师杨梦圆执教数学课《平面直角坐标系》:依托“智学单”推送分层预习任务,实时捕捉学生作图难点,课堂动态调整讲解重点,实现“以学定教”。学生小组合作绘制坐标系,标注“学科兴趣坐标点”,通过实践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模型,深化数形结合思想。

富乐中学青年教师张思毅执教语文课《买油翁》:以“问题链”驱动小组思辨,学生化身“陈尧咨”与“卖油翁”,通过即兴对话表演揣摩人物心理,在“射箭无双”与“酌油稳过”的对比中体悟“惟手熟尔”的深意。以“文言词卡”破解字词难点,聚焦“睨之”“微颔”等细节描写,追问“卖油翁的‘笑’是谦逊还是嘲讽”,激活批判性思维。

富乐中学青年教师郑羽婷执教英语课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对比中西方家庭沟通模式,引入心理学“积极倾听”技巧,让语言学习成为打破代际隔阂的桥梁。课堂以“从沉默到对话,从语言到心灵”为内核,用英语撬动真实问题解决,让沟通教育直抵青春成长痛点!

富乐中学青年教师李婷婷执教物理课《液体的压强》: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索液体压强的奥秘。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精彩点评 深度聚焦“思辨课堂”

1. 数学学科点评专家:杨朝霞(高级教师、富乐中学数学备课组长)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完美诠释了‘技术为思维服务’的理念!教师以生活化情境激活认知需求,借助‘智学单’实现精准学情诊断,更通过跨学科链接展现数学的普适价值。尤其是‘移动原点’的思辨设计,打破了教材的静态框架,让学生在质疑中建构数学规则——这才是培养未来创新者的课堂范本!

2. 语文学科点评专家:安琼(高级教师、富乐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这堂《卖油翁》颠覆了文言文教学的传统范式!教师以角色扮演叩开文本内核,用‘古今对话’架设文化理解的桥梁,更将物理原理融入文言品读,实现‘文理共生’。学生笔下那些‘技能修炼图谱’,不仅是思维可视化的成果,更是文言学习从‘翻译记忆’走向‘生命体悟’的革命性突破!”

3. 英语学科点评专家:马艳琼(青年优秀教师)

“这是一堂‘有温度’的英语课!教师用真实数据引发共鸣,以AI技术赋能情感教育,在语言训练中植入批判性思维基因。‘中西方沟通模式对比’环节尤为亮眼——它让英语课堂超越语言表层,成为培养全球胜任力与代际理解力的社会实验室!”

4. 物理学科点评专家:邓淑梅(青年优秀教师)

教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能直观呈现液体压强现象,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促进对难点的理解;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上师生交流频繁且融洽,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表达,给予充分的反馈与鼓励,学生能积极响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见解,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 工会副主席、教科室主任:王江(基础教育改革智库专家)

“四堂课共同勾勒出‘绵州好课堂’的革新图景:技术支撑思维生长、学科跨界打破壁垒、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更可贵的是,富乐中学通过‘区域教研共同体’将校本经验转化为区域资源,这种‘共生’生态正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密钥!期待‘思辨课堂’从绵州出发,辐射全国!”

5.安琼分享:思辨课堂小组建设经验精要

小组不是“合坐”,而是“共生”!安琼的实践印证:科学的组织设计,能让思辨从个体灵光走向群体智慧,让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三阶赋能”建组逻辑:按“角色分工—任务驱动—评价迭代”分层激活小组活力,让每个学生从“参与者”进阶为“策划者”,破解合作学习中的“搭车困境”。

未来已来,研讨会虽落幕,但改革步履不停!富乐中学“思辨课堂”将组织名师工作室深入研讨课例,搭建跨学科、跨学校教研平台,打破校际资源壁垒。从“知识本位”到“思维赋能”,从“单兵作战”到“全域联动”,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富乐中学,更是绵州教育人的智慧盛宴,吹响了课堂深度变革的号角。未来,让我们继续以“思辨”为舟,以“共生”为桨,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以思维之光,照亮教育远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