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王和群臣逼疯的朝鲜世子——记被闷死在米柜中的思悼世子李愃
发布时间:2025-03-18 19:32 浏览量:10
2014年韩国公映了一部历史大片,片名叫《思悼》,讲述的是古代朝鲜王室一位悲剧性人物的故事,“思悼”世子则是此人的谥号。
这位世子名叫李愃,他的父亲是李氏朝鲜有名的明君——庙号“英祖”的李昑。对于他的父王和整个朝鲜王室来说,李愃的出生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因为此时的李昑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其独子孝章世子夭折已有七年,王嗣似乎就要断绝,朝鲜很可能因此陷入内乱之中。所以当李昑的“映嫔”李氏在昌庆宫集福轩顺利诞下一位王子时,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了喜悦之中。李昑欣喜若狂地祭告宗庙社稷,向列祖列宗报喜:李朝“三宗”的血脉终于可以延续下去了!
从此之后这个小王子就成了万众瞩目的宠儿,还在襁褓之中就被李昑立为了世子,而他也的确自幼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据说他一岁多时就能认出六十多个汉字,两岁多就开始进学读书。清朝乾隆二年,清帝弘历派出使节,正式册封李愃为朝鲜国世子,表示其身份得到了宗主国的确认,而此时的他刚刚满了三岁。
三岁多的李愃在言行上已经开始严格遵循儒家的仪礼规范,某次吃饭时,父王突然叫他,他赶紧将口中的饭吐出来,并马上恭敬起立。李昑问他为何这么大反应,他认真回答这是按照《小学》里“食在口则吐之”的原则做的,李昑不禁连连赞叹。但从这件小事也不难看出,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已经接受了过于严谨的教育,其一切言行恐怕都要被人拿着放大镜审视。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两岁多开始,李愃每天天亮前就近侍叫醒,开始诵读四经和朱子的注疏,要求每一个都要反复诵读并深刻领会。读经结束后要学习书法、绘画、音乐、数算等技艺,老师不会因他尊贵的身份而放松要求。很多时候父王甚至会亲自监督,一旦出错就会当众大声斥责,不给儿子留丝毫颜面。年纪稍大后,他又必然会陷入错综复杂的宫廷争斗之中,朝中的许多臣子也会想方设法地向他施加影响力,重重压力之下这个本来阳光开朗的王子逐渐变得焦虑、抑郁了起来。
不过他的心事不会得到任何人理解,经常无端发呆、哭泣,行为也逐渐放纵起来,父王则报之以怒骂甚至责打,这越发加重了李愃的逆反心理。一次去看其母亲的路上,父王又因一件小事而大骂他,李愃情绪突然爆发,竟然冲到路的一座深井旁,猛地跳了下去。搞笑的是因为他太胖,最后却卡在了井口。
看着狼狈的儿子,李昑没有心疼和自责,只有狂怒和失望,此后更是变本加厉的责骂李愃。而李愃也变得越来越叛逆,再也不顾那些束缚着他的儒家规范,整天带着宦官宫女寻欢作乐,毫无仪礼尊卑可言。世子的堕落彻底激怒了李昑,于是在李愃二十七岁那年,前者在朝会上公开宣布,要将后者废为庶人,更残酷的是,随后他还勒令李愃自尽。于是李愃跑到母亲映嫔那里去哀告、寻求庇护,但后者却冷冰冰地告诉他,是自己告诉大王他精神出现问题必须退位的。母亲的绝情让李愃彻底绝望,精神也彻底崩溃了。
为了免得丢王室的脸,李昑将李愃关在一个密封的大米柜里,让后者在里面整整熬了八天才活活饿死,用这么残酷的手段清除了已被视为弃子的王室之耻。不过最终继承李昑王位的还是李愃的嫡子李祘,后者在登基后恢复了父亲的世子之位。其实李愃被废杀除了他自己不堪重负精神崩溃外,也与他和父王在政治理念上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这朝鲜国虽小,政治斗争却非常激烈,当时朝中分为了“老论派”和“少论派”两大派别,前者又可细分为南党、北党、东党。在学术上前者全盘遵循朱子理念,后者却倾向于加以改良,由此又引申出治国理念的差异,并彼此互相攻讦。李昑当初上位是得到了老论派的支持,自然对其多有维护,而李愃成年参与朝政后,却倾向于少论派。父子之间的这种分歧是一向强势的李昑不能容忍的,最后激烈处置了自己的亲骨肉,也充分证明了“天家无亲情”这一古今中外都通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