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108)
发布时间:2025-03-18 14:50 浏览量:8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欲上书自陈,幸二世寤而赦之。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守由①者至,则楚兵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高皆妄为反辞以相傅会,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秦纪三》)
材料二:
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由:即李由,李斯长子。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子A无故B贼杀C不辜人D此上帝E之禁也F鬼神G不享H天且降殃。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文中指来,用来,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意思不同。
B. 安,文中指怎么,怎能,与《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的“安”意思不同。
C. 微,文中指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不同。
D. 郊祀,古代君王带领大臣依据礼法于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坚持要给二世上书为自己辩解,希望二世能赦免自己,至死也不认罪。
B. 李斯在上书中正话反说,将他的功劳说成是罪过,并说自己早就应该被处死。
C. 赵高命令狱吏丢弃了李斯的奏书没有呈给二世,同时派门客轮番审讯李斯。
D. 二世在上林苑游猎时亲手射死一名行人,赵高借此事让二世离开了皇宫。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
(2)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
14. 秦二世是一个怎样的君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15.下列对这首词r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首句含有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几度”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B. “月明”句语带双关、既可理解为景物实写,也可隐喻奸人当道,词人因谗遭贬。
C. 词中的“孤光”与中秋的宴乐氛围不一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孤高之情。
D. 全词突出了一个“凉”字,既写了环境、节候之“凉”,也写了人生悲凉。“
16. 苏轼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有评论说:“读者可以在这首词中见到词人旷达超然的背后那悲情婉约的一面。”请结合诗歌内容,从手法和情感角度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所选之景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有相似之处。
(2)《赤壁赋》中苏轼说“,”,是造物者给予人们的无尽宝藏。
(3)荀子《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参考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FH
11. C 12. A
13. (1)又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部族,来彰显秦王朝的强大。
(2
)赵高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二世问左右侍从说:“这
鹿吧?”
14. 昏庸无知。
①他轻信赵高,给他极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
②他不能明辨是非,任由赵高蒙蔽摆布。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①
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
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②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
③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斜阳草树 ②. 寻常巷陌 ③. 惟江上之清风 ④. 与山间之明月 ⑤. 君子生非异也 ⑥. 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