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济宁太白楼
发布时间:2024-08-08 19:32 浏览量:35
偶然的机遇,和朋友去了一次济宁,我们拜谒了太白楼。
啊!真想不到,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从36岁到59岁,人生最宝贵的23年都给了济宁(任城)!
真想不到仰慕的大诗人呷酒吟诗的太白酒楼竟在咫尺之距!
太白楼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古运河北岸,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太白楼坐北朝南,宽7间,长80米,深13米,高15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连同台基共占地6000平方米,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
一楼正厅中间还有一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横匾“诗仙醉圣”,两边对联是“豪饮吐万丈长虹,醉吻涸三江之水”。四周墙壁上书有李白生平介绍。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北墙上还镶嵌着两副对联,一联是罗振玉所书:把酒临风看带郭,千家何处青山留谢朓;登高望远指布帆,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另一联是王以敏写的:青天骑白龙,我欲因之梦吴越;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县厅壁记》和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刻石碑碣60余块,还有珍贵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楼内藏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醉书的《清平调》三首狂草横轴和乾隆时期曲阜孔继涑摹李白笔迹刻石《送贺八归越》诗贴,明代祝允鸣书写的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
据资料记载,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公元1391年,明代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1952年,政府对太白楼再次重建。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李白纪念馆。
刘禹锡说:“山不在楼,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诚哉斯言!贺兰氏酒楼因为李白的驻留而闻名天下。李白的才气和傲气赋予了这座楼名气和霸气,李白的浪漫与潇洒赋予了这座楼稚气与豪气。与其说是上天对于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施舍,不如说是上天的馈赠!
拾级而上,潮洇黢砖,墙体驳斑,像岁月老人饱经风霜雪的皮肤,高低起伏的墙体皱褶纵横,是历史积年丰厚的文化沉淀。台基树木葱茏,藤蔓牵绕,如岁月的手臂在触摸时代的棱角。碑碣林林,或倒或伏,字迹模糊,有的只成朦胧的凹陷。历代帝王将相王候公子迁客骚人,将金石铸以文字,或歌功诵德,或沉咏抒怀,都想流芳百世、追思万年,谁曾想到岁月的风刀雨箭才是最厉害的剥蚀武器!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时间足以销散最光辉的荣耀!还好,留有余地,遗有残迹,哪怕它们是屡遭劫难的遗容或是重修移建的新迹,也足以供后人幽思和凭吊!人们不也总是遗憾和遗憾中踽踽独行吗?我们的现在,不也是后人的历史吗?
浪漫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天梯。很难想象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没有浪漫的潇洒与想象,没有前瞻的从容与幻想,能有多大的发展和进步!古今中外历史上,正是浪漫的想象和联想成就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如今研究出了“嫦娥”系列探月着陆器,实现了真正的奔月,还带回了月壤。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人们研制出了雷达和声呐。正是根据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海底两万里》,科学家才发明了潜艇等深潜工具和技术。或许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启迪意义就在这里。
自古学而优则仕。封建时代文人积极的人生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白的人生经历,是自古而来千千万万个遵循这个路线的代表之一。他人生跌宕起伏,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把人生的过山车演绎淋漓尽致。在那个重农轻商的封建时代,李白虽然一身才华,却投谒无门。一朝朝堂,恩宠至极;一朝江湖,颠颠沛流离;甚至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阴差阳错地在走投无路之际投靠永王李璘而陷于死地。那首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哪里是游山玩水后的洒脱,其实抒发的是大难不死的庆幸与欣喜啊!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
如今的太白楼偎依在四围都是高楼林立的氛围中显得低调朴素。殊知,在一千五六百年前的唐代,却是繁华的所在:商贾云集,灯红酒绿;粉香汗雨,笙歌不辍;诗杰文豪,觥筹交错。李白的粉丝,唐代的另一个高峰,现实主义的诗歌巨擘——杜甫,也慕名而来,与李白咏吟酬唱。
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返家任城时,途经洛阳,与杜甫相遇。之后,他们相约诗人高适,共同游历了许多地方。除了这次见面,李白和杜甫其他的三次见面都是在任城或其周边。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末,李白、杜甫又会于兖州,他们同高适一起拜谒了北海太守李邕。这年年秋,李白和杜甫在任城再次相会。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或纵酒高歌,语惊四座,或醉态百出,豪放不羁。他们曾相约任城许主簿在古南池游玩过,杜甫还留下过著名的诗篇《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漫游过任城后,二人又同去了曲阜、兖州、东蒙等地,在石门分别,李白还留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自这次石门之别后,他们有生之年再也没有见过面。两位大诗人虽然相差了11岁,但他们情深意笃,分别之后相互怀念。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中写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而杜甫则是说“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时候的杜甫与李白,一个渭北,一个江东,只能遥相思念。
李白在短暂的5 9岁的人生波折起伏的一生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这里度过,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一生浪漫不羁的他,游历名山大川无数,不选杭州,不选苏州,不选扬州,不选庐山,不选黄山,不选峨眉山,却偏偏选中与之相比相对黯然的济宁(任城)安居,并且拖家带口,实属不易!这是济宁的荣耀与光辉,是山东的自豪和骄傲!
再说必然。水陆是封建社会交通的主要途径。京杭大运河在济宁蜿蜒而过,是水路的交通枢纽,相比劫匪横生的陆路而言是最经济和安全的出行方式。这里离东岳之尊的泰山,济南也不遥远。李白乐山好水。泰山为“五岳之首”,济南为“泉城”,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吧。
另一方面,李白的不少宗亲人脉资源也在济宁:他的六叔在任城当县令,兄长在中都(今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今单县)当主簿,从祖在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今兖州)当都督。自古有言“朝里有人好做官”,岂止如此!我想这也是他考虑的因素之一吧。
据说李白自幼还酷爱剑术,对于在任城定居击剑的名人裴昊早有崇慕之心,来任城就可以向裴昊学习剑术了。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就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这或许也是一个原因。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酷暑难挨,烈日虽然西斜,却依然余威不减。身上不觉已是汗流浃背。回望太白楼,在喧嚣都市里幽然独处,像岁月老人安详坦然,注视着车水马龙的街衢,注视着迤逦而行的游人,注视着潺潺的清澈碧流,注视着堂前草木的荣枯盛衰,注视着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注视着旦暮轮回的交替更迭......
参拜太白楼,感叹李白的一生,感叹人生和世事的无常。才华横溢的李白尚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遨游在梦想的天堂里却挣扎在现实的地狱中,更何况芸芸众生之一的我们每一个平凡之人呢!睹楼思物,见物怀人,见人思己,不觉感慨万千。DE得
壹点号竹林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