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唐伯虎巧对下联,赢得美人之心
发布时间:2025-03-18 01:11 浏览量:8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才子佳人,妙对成趣。
某日,一位才女随口出了一句上联:“蜻蜓轻停青亭上”,不仅意境优美,还暗藏机锋,若无深厚学识,恐怕难以对出工整的下联。
围观者纷纷绞尽脑汁,却始终无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才华横溢的唐伯虎轻轻一笑,挥毫写下下联,妙语天成,瞬间折服在场所有人,连才女也不禁心生爱慕。
这究竟是怎样的下联,能让唐伯虎赢得美人青睐?
"江南四大才子"—— 这个雅号,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说起明代中后期的江南文坛,就不得不提起这四位德才兼备、名冠一时的传奇人物。
他们就是祝允明、文征明、唐寅和徐祯卿。
四人之中,尤以唐寅的名气最大。
这位名满天下的唐寅,本名唐伯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
他出身望族,家学渊源,从小便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
唐伯虎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诗,十岁观书萃编,十一岁补江南通志,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少年的唐伯虎以其惊人的才华崭露头角,征文写诗,无不出类拔萃,令人叹为观止。
青年时期,他更是才思敏捷,诗作、文章、书法、绘画,样样精通。
他的诗风豪放奔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他的画风洒脱飘逸,融汇了诗情画意;他的书法潇洒俊逸,笔锋雄健有力。
唐伯虎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对对联。
他的对联才思敏捷,对仗工整,常常在酒宴笔会上即兴吟诵,众人拍案叫绝。
他对联用典,常引经据典,博古通今;他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对得天衣无缝;他还喜欢在对联中嵌入机锋谐趣,令人捧腹不已。
就这样,唐伯虎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洒脱的个性,成为当时文坛的一颗耀眼明星,备受世人瞩目。
然而,这样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却偏偏不愿趋炎附势,不肯仕途经商。
在那个讲究"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唐伯虎宁愿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狂放诗人,也不愿委身权贵,高升官职。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明万历年间。
这一年,吴郡一位当地望族在家中设宴,招待了众多文人学士。
唐伯虎也在受邀之列。
酒过三巡,文人骚客们的兴致渐浓,吟诗作赋,你来我往,笑语喧哗。
就在此时,一位身着粉红衣裙的女子款款走来,向众人盈盈行礼。
只见她身姿婀娜,容貌秀丽,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雅致,端的是美若天仙。
原来,这位女子正是当地有名的才女秋香。
她家境殷实,父母慈爱,自小便在良好的教养下长大。
秋香不仅容貌出众,还饱读诗书,才情横溢。
她尤其喜欢吟诗作赋,常常与文人骚客们以诗会友,切磋技艺。
此番,秋香特地来到宴会,就是想一睹当世才子风采,讨教诗文。
她对众人盈盈一拜,娇声说道:"秋香虽非男儿身,却自幼酷爱诗文,尤其对对联情有独钟。
今日承蒙诸位不弃,想请教一个上联。
不知哪位雅士能为我对出妙对?"
话音刚落,满座皆惊。
原来这秋香姑娘看似温婉可人,竟然胆敢当众向文人雅士们出题对联!众人面面相觑,一时竟无人应答。
谁都知道,在大庭广众之下答女子对联,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若对得不妥,岂不是有失颜面?
秋香见众人迟疑,便款款走到唐伯虎面前,带着三分娇羞,七分敬佩,对他盈盈一笑:"久仰唐才子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妾身有一对联上阕,望先生不吝赐教。"
唐伯虎本就对这位年轻貌美的才女颇有好感,此番见她如此率真磊落,更是心生爱慕。
他闻言一笑,从容接过秋香手中的上联,只见上面写着:
"蜻蜓轻点青亭翠柳,一举百当归雁南飞。"
这一联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
"蜻蜓"与"轻停"谐音,"百"与"白"音同而意异;"当归"与"团圆"古今异意。
原来秋香将异字同音、异意同音这两种对偶手法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可谓匠心独运。
如此工巧的上联,非常人可对。
唐伯虎沉吟片刻,提笔挥毫,下阕脱口而出:
"巧笑倾人娇靥凝脂,翠袖博得金钗满头。"
此联同样是异字同音、异意同音的结合,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娇靥"含娇媚之意,"凝脂"喻美人;"倾人"谐"情人","笑靥"谐"小鸭",与上联蜻蜓相映成趣。
更难能可贵的是,下联将少女脉脉含情的娇羞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浮想联翩。
秋香见唐伯虎以如此妙联相和,芳心大悦,暗暗倾倒。
她知晓唐才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此番一见,竟教她神魂颠倒,难以忘怀。
宴会散后,唐伯虎对才女巧对妙联的佳话瞬间传遍吴中,他的才名也愈发响亮。
秋香对他的爱慕之情与日俱增,两人开始频繁以诗文唱和,互诉衷肠。
岂料造化弄人,两人还未来得及确定终身大事,唐伯虎便因一桩朝廷冤案被株连入狱。
虽然最后洗清冤屈,但仕途也已尽毁。
从此,唐伯虎郁郁不得志,终日与酒为伴,以诗浇愁。
秋香虽然不能常伴左右,但始终关心爱慕着唐伯虎。
她常以吟诗作赋的方式托物言志,婉转道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一次,她和唐伯虎隔江相望,情不自禁,将一首小令寄予心上人:
"鹧鸪天·秋江无恙奈情何 独立小楼风满袖,秋波如水照琼瑶。
娇云容易飘。
薄雾巧藏潇洒面,明月偏向晓风招。
情缘已久绕指柔,相思蝶恋花愁。
新愁添旧愁。
脉脉此情君莫负,辗转千里总销魂。"
秋香以"小楼""秋波""娇云""薄雾""明月"等词藻营造了一个寂寥愁绪的意境,将思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小令凄婉哀怨,缠绵悱恻,将女子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唐伯虎读罢秋香寄来的诗词,心中感触良多。
他这才明白,原来在这些年的岁月里,自己始终被一个女子默默爱着、惦念着。
他提笔和诗,以词作答:
"念奴娇·别后相思 相思树下绿阴浓,断送韶光负旧盟。
云鬓舞鸾翅,飞燕穿帘幕。
芳心终古岂无情,悄悄车尘滚滚声。
花开花谢两无凭,镜台羞对苍颜影。
知否那人憔悴,如今无人省。
相逢应有恨难平,且把金尊酒一倾。"
唐伯虎以男子的视角,道出了对旧情人的怀念之情。
那个曾经和自己隔江相望的女子,如今芳龄已逝,容颜渐老。
而自己也早已不复当年风采,白发苍苍,徒添伤怀。
然而,往事如烟,情深似海,唯有以酒浇愁,怅然若失。
就这样,唐伯虎和秋香用诗词唱和,缱绻缠绵,诉说着19年的离愁别绪。
他们用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爱情乐章。
结语唐伯虎巧对佳人妙联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洒脱不羁的江南才子,一个敢爱敢恨、情深似海的风流才子形象。
他以诗文书画闻名遐迩,更以机锋对对联名满天下。
而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与秋香才女的这段露水情缘,无疑是最令人唏嘘感慨的。
透过唐伯虎和秋香的诗词唱和,我们看到了古代青年男女微妙而真挚的爱恋之情,体味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情画意、水乳交融的独特韵味。
正是凭借着诗词歌赋这一交流媒介,他们跨越时空阻隔,以心心相印的默契,以志同道合的欣赏,以肝胆相照的情谊,谱写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篇章。
如今,虽然唐伯虎和秋香已经作古,但他们用诗词歌赋缔结的"诗缘",却流传千古,为后人传颂。
这种诗意的浪漫爱情,似乎只属于古代文人骚客,但其背后所蕴藏的那种敢爱敢恨、至情至性的精神品格,却是恒古不变的。
或许,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有机会体验"以诗会友、以文会意"的浪漫情怀了。
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中汲取养分,学习他们敢于表达爱慕之情、勇于抒发真挚情感的可贵品质。
我们要用诗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的美,用浪漫的情怀去点缀人生的诗篇。
让我们从先贤的诗文对唱中,品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芬芳吧!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在物欲横流的尘世里,永葆一颗纯净的心灵,永怀一腔诗意的浪漫!这,就是唐伯虎和秋香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