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银发经济”碰撞新火花,深度解读三大发展模式及未来机遇
发布时间:2025-03-17 17:53 浏览量:8
社区医养/AI问诊/康养旅居
作者 | 彭思文
排版 | 张思琪
前言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健康消费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治病”模式转向更加注重“防病”,从单一的吃药行为转变为全面的调养生活。这一转变标志着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已经从刚需医疗延伸到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在这一趋势下,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需求十分契合。中医+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备受关注,如何释放中医药在银发经济市场中的潜力成为行业耕耘的热门方向。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在老年人养生保健等方面优势突出,建议重视中医药适老产品的推广应用,将药食同源食品、药膳、辅助康复器械等,融入社区养老中心等康养机构。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个性化需求,定制专属的中医药特色药膳、保健食品。
事实上,已有企业在探索布局中医药+康养文旅、中医+社区医养、中医互联网诊疗等方向,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创新产品、服务。
中医院增设老年病科、中医馆开养老院/提供养老服务、中医药企业研发推出药食同源食品、生产中医医疗/保健器械、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种种做法均显示了,中医+银发产业有无限可能,值得探索。
PART 01
老龄化需求与政策红利双重催化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对老人健康保养早已做出指导。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享有更长的生命,还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他们对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中医药在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的通知》《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动中医药融入老年健康服务。
去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
2024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药膳食疗等活动。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中医药服务。
各地方政府同样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支持政策。如2024年12月,上海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表示要发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深度融合。搭建智慧中医诊疗系统;建立智慧中医问诊平台;探索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数字化传承等工作。
当前,政策支持叠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中医药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临床需求和医疗服务总体呈上升态势。根据国家中药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9.3万个、总诊疗人次达到15.4亿人,较2022年机构数增加了29.2%,总诊疗人次增加了67.4%。
政策利好不断推动着中医药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进程,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未来银发产业必有中医的一隅之地。AgeClub将从中医药+养老服务,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康养文旅等维度分析中医药与银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种可能。
PART 02
中医+养老:
特色服务满足个性需求
现阶段,在推动中医药进机构、进家庭、进社区的政策推动下,多地多企业在探索中医+社区医养,中医+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
1. 中医+社区医养: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社区是链接老人的重要场景,承担着满足区域内老人多元养老需求的功能。
上海延吉社区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有内江家庭医生工作站,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中心设有独立的中医候诊区、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以及充满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角和展示橱窗柜;配有先进的中医体质辨识仪,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图源:上海杨浦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家庭医生工作站以肩周炎为特色诊疗项目,引进名中医入驻,如陈云飞名中医工作室、海派中医杨氏针灸工作室和洪敏申工作室。这些中医名家及其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据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和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比例大致相当,各占一半。
2. 中医+养老院:定制化的康养乐园
在养老社区内搭建中医特色服务,是另一条发展路径。光大养老在重庆龙山老年养护中心内设置百龄康康复护理院,将中医融入现代康养。
在中医诊疗服务方面,中医康复理疗科的专业医师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专业服务。引用肢体气压理疗仪,缓解卧床老人下肢静脉血流不畅的问题,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引入电频理疗仪,帮助长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
图源:光大养老
在无锡新安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中频治疗仪、灸法、推拿等多种手法,为长者提供理疗服务。在无锡乐颐养老院,后厨团队设计“药食同源”的中式养生膳食计划。结合长者的体质特点,巧妙地将中药材融入日常饮食中。
此外,上述养老机构还会定期举办中医文化体验活动,如中药香囊、养生锤制作活动等,让长者们体验中医文化。
图源:光大养老
康缘集团大健康产业的康缘养生谷,以独特的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设有颐养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独立式护理院,中医药诊疗室、远红外光波理疗房、推拿室等专业医疗空间。
图源:茅山湖旅游度假区
PART 03
发力银发健康
互联网中医诊疗提速
过去几年,“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模式成为趋势所在。
中医药与互联网结合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中医主要用于治慢病,重沟通、轻设备、需要较长调理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中医师资源集中于一线城市。而运用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顺应中医治疗特点,还可以服务更广的人群。
尽管互联网中医前景广阔,仍然存在许多痛点,如多数互联网中医院建而不用;仅屏幕之间的对话诊断,诊疗效果存疑;高额成本下,盈利困难......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有望得到突破。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不断加码布局。
阿里健康加快中医药产业接入线上医疗体系,其旗下小鹿中医膏方、三伏贴等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倍。当前,小鹿中医已拥有注册中医师超13万名,药品服务网络完善,让更多用户便捷地获取优质中医服务,也促进中医师服务患者提效。
去年9月,美团医疗与“中医医疗服务第一股”固生堂达成合作,打造线上“便民门诊”。固生堂中医旗下70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及3万多名中医师将陆续入驻美团,并在美团、大众点评App开放线上挂号服务,为平台用户提供名医号源保障。
此外,双方将共建中医线上咨询能力,探索中药代煎“外卖送”服务新模式。借助美团即时配送网络,现煎中药有望最快30分钟送达,实现线上咨询、预约挂号、团购优惠、问诊理疗、中药代煎配送的全链路便民中医服务。
2024年11月,京东健康国医馆“之业堂”首店开业,提供中医诊疗、养生调理、中药茶饮、中医药膳等特色食疗服务,为长者提供医、养、食多元服务。
这也意味着,京东健康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用户只需登录“之业堂”微信小程序,就能进行网上预约挂号、线上查看检查报告、在线咨询中医等,让中医诊疗健康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另一方面,AI赋能中医诊疗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2018年,问止中医成功推出第一版“中医大脑”,正式押注“AI+医疗”赛道。今年1月,正值DeepSeek爆火掀起“AI+”浪潮,问止中医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问止中医是一家人工智能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提供商,以线上互联网医院、线下中医诊所的医疗服务为其主营业务,同时也有推广销售中医生活产品和提供“中医大脑”订阅服务。
招股书显示,“中医大脑”是问止中医自主开发的中医AI辅助诊疗系统,配备全球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中医大脑”除了问止中医自用,也向医疗机构、医生及其他企业客户等客户提供专有中医大脑的订阅型版本。
图源:中国中医药报
AI赋能中医诊疗,已然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中医诊疗平台榕树家自主研发AI素灵辅助诊疗系统,集合了古今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与处方经验,形成了庞大的中医大脑。
图源:榕树家
在实际运用中,它能够帮助中医师临床坐诊、解析病因、辅助开方等,让年轻的中医师在临床问诊中拥有了名老中医的辅助诊疗,实现了“双医生”坐诊,有助于老年人获得更优质的疾病诊疗、慢病管理、健康调理服务。
传统中医药企业如同仁堂、固生堂等,也在结合AI技术开发智能诊疗设备和健康管理系统,利用AI技术优化中药研发和生产流程等。
此外,中医智能产品正在萌发。超能机器人联合贤云医学推出的中医养生机器人,通过智能辨识体质,为长者提供艾灸、推拿等个性化养生服务;慎述堂AI四诊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体质辨识,并生成精准的调理方案,让中医诊疗更加高效、便捷。
图源:CNBOT
PART 04
中医+康养文旅
为老人提供疗愈之旅
中医药+康养文旅,无疑是中老年旅游发展的热门方向。目前,全国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布局“中医药+康养文旅”市场,深度融合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创新性的打造出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中医连锁医疗机构榕树家中医与云南普洱市合作建设中医药康养旅居基地。据悉,榕树家中医将打造一个集旅居、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旅居康养基地。
该基地将融合中医康养优势与多元文化生活体验,提供从旅居康养度假到深度身心中医调养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建立全国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医工作巡诊中心,利用普洱市天然的空气以及自然环境,普洱市榕树家康养基地将为全国榕树家的会员消费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康养服务,开启全新的健康生活模式。
李时珍故乡,湖北蕲春致力于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打造神蕲艾谷,发展中药材康养文旅模式。
在蕲艾小镇,游客可以与李时珍NPC进行各种有趣的互动,还能观看非遗与黄梅戏表演,并亲手制作中药香包、艾草锤、卷艾条,品尝中药茶饮时珍膳堂的药膳。
图源:传蕲
此外,东阿阿胶旅游示范基地精心构建“中医药+文旅+养生”全产业链,阿胶博物馆、药膳体验、药浴酒店等一应俱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功打造“康养+疗愈”的服务闭环。甘肃省推出“中医四时·沉浸式疗愈之旅”,巧妙结合季节养生与自然景观,吸引众多银发人群前来体验中医文化。
这些中医药+文旅的案例充分展现了中医康养文旅模式的潜力,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与健康体验,更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银发群体康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医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
除了旅游产品,中医衍生食品同样受到银发族欢迎。近两年,药食同源市场火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药食同源食品是中医药理念的一个重要延伸,能为老年人带来一定中药调理效果。AgeClub旗下AgeFood曾梳理,2024年,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四种物质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我国药食同源物质名单已达到106种。
图源:小红书
健康食品企业发力药食同源概念产品化,养生茶饮、药膳糕点、中药面包等创新产品被推向市场。
药膳餐厅涌现,如西安广誉远·聚贤堂药膳餐厅,房间以药品名命名,菜品丰富养生有特色,打开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许多银发族前去体验品尝。同仁堂在门店提供养生药膳等餐食服务。
结语
总体来看,尽管中医与银发产业融合发展仍有许多挑战,但趋势是确定的。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激增背景下,注重生活方式和养生理念的中医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也将成为健康养老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资料:
1.诊锁界:连锁中医医养机构提交IPO上市,多家中医馆品牌布局银发健康,释放哪些信号?
2.医药经济报:“AI+中医诊疗”掀浪潮!问止中医冲刺IPO,同仁堂、固生堂等纷纷发力;
3.光大养老:以中医智慧引领高品质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