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Ⅱ》:诗词背后的人生,藏着生活的真谛
发布时间:2025-03-17 02:05 浏览量:6
从小就熟背古诗的我们,对诗词从不陌生,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构建起跨越时空的人类情感共鸣的桥梁。“读诗也读诗人”,千年前的诗人的人生逆旅,与当今我们人生路上所相逢的悲欢喜忧中,有着不谋而合的轨迹,千年前的人生山海,原来一直保持着永恒的姿态。
看古人见自己,评分高达9.5分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精心用文字汇成《跨山海Ⅱ》一书,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屈原、王维、岑参、李贺,柳宗元等12位殿堂级诗人的曲折人生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韩愈的呐喊,也是千百年来多数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即使他们才华横溢,伯乐却不知何处。他们苦心奋读,想报效祖国、征战沙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去掉滤镜,他们也是普通人,与我们一样被虐过、被辜负过,艰难横空劈来,他们也会迷茫、焦虑、无助、摆烂,如何跨过去、扛得住?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吧,答案自在其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6岁写诗,誉为神童,16岁就手持制科入场券,可一篇应命之作《斗鸡檄》,却无意触碰了政治禁忌,命运斗转直下,书中写道,显然,通晓四书五经的王勃,并未参透自己的人生之道。在人生的路口,一旦走错,有时要用一生来偿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宰相张柬之因神龙政变被排挤、被诬陷、被罢黜、被流放的命运,使得18岁的他对朝廷失望,宣称罢试(进士考试)的行动表达抗议,殊不知,这诗意又任性的决定,让后来为仕途四处奔波的他,能无悔恨?他在山水与仕途中,历经多年的矛盾,终择出最好的方向,向山水田园进发,山川温度、江河壮美,“一个风流高士孟浩然鲜活逐渐鲜活了起来。”人生渡口,各有归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他仕途起步很顺,进士考、博学宏词科考、吏部考三考每考必中,“这样的壮举在大唐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可永贞革新的失败、轰动一时的“桃花诗案”,让他成为古代文人遭贬期限最长的官员、豁达豪放的“诗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书中这样赞道,用豪迈放歌,明媚了后世的每一个秋天。他也是柳宗元最忠诚的朋友,他们一同中进士,一起做官,一起革新,一起被贬,书写起千年前的美好友谊的范本。
…..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跨山海Ⅱ》中的满腹才华、壮志在怀的诗人们,也许正是人生坎坷、命运多舛,成就了他们的笔下文字,他们用诗篇记载着他们的人生足迹、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与感悟,背诵古诗词从来不是重点,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美学、智慧才是最好的“心灵创可贴”,是治愈着一代代人的答案。
资深制片人张长虹说:“以诗为镜,照见人生的千百种可能。”诗人也是普通人,有着让我们共鸣的情感与命运,“松间明月照”的禅意、“独钓寒江雪”的境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苦难可以熬成药,终结内耗,走出困局,寻暖而行,释然放下,与自己和解,也许这才是答案。
- 上一篇:睡前一段话丨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 下一篇:党建育人 思政铸魂 夯实立德树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