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诗骨铸文心——余世轩艺林孤峰录

发布时间:2025-03-17 07:18  浏览量:6

墨韵诗骨铸文心

——余世轩艺林孤峰录

张三铁

余世轩者,当代艺林之奇峰也。其人以翰墨为骨,以诗骚为魂,以三教为脉,以气节为神。著有《浥露集》、《慈丘诗话》、《慈丘梦忆》等文集,诗书合璧,自成一家。尝与书坛耆宿旭宇先生结忘年之契,旭宇先生赠其联句云“文词自是归开府,风鉴终当问谢宣”,上联寓一余字,下联寓一轩字,传为艺苑佳话。旭宇先生评其诗“如商彝周鼎含古色,似空山新雨涤尘心”。此语可作其艺术精神之注脚。

溯其书艺源流,得晋人风骨、唐人法度、宋人意趣之真传。观其日常自书诗文墨稿,笔锋游走若孤鹤梳翎,墨色枯润如老僧补衲,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中更添山林清气。兼擅汉隶笔法,所作隶书《秋兴八首》八条屏,以汉简之率意化碑版之凝重,字字如戍卒挥戟,苍茫中见天真。中书协某要员尝三顾邀展,皆以“砚田耕读足慰平生”婉辞,其淡泊如此。

至若诗道造诣,可于《浥露集》、《慈丘草堂和陶诗》、《慈丘草堂和阮籍咏怀八二首》等诗中窥其堂奥。《过石壕村》有“依旧黎元生计苦,从来蠹盗税纲繁”之句,沉郁处直追少陵遗响;《登楼》云:“故国登临谁寄目,江山凭吊有吾侪”,家国情怀中透出忧患意识。其诗学承叶燮“才胆识力”之说,尝谓:“今人作诗如造盆景,虽虬枝曲干终失天然;古人作诗如育山林,千岩竞秀自有生机。”

考其学术根基,实以经史为沃壤。洞烛幽微,诚鸿裁之继业也。《慈丘诗话》旁征博引,穿穴训诂义理,若庖丁解牛,批隙导窾,直抵文心之奥。其论诗也,不囿于笺注旧说,往往发明新意,譬喻奇崛,而理脉隐然可循。使考据非饾饤之技,思辨非蹈空之谈。如明珠缀褐,非炫博也,此中深意,实乃发愤之作,如太史公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乃显千古文心之同耳。

至其立身处世,尤见古人风骨。庚子春,某藏家携宋拓碑片求题,观钤“项子京”“安岐”诸印,知为海内孤本,竟焚香盥手方敢落墨,曰:“此翰墨因缘,岂敢以俗笔唐突?”其敬畏若此。平居训弟子曰:“习书当如参禅,破三关——初识笔墨相,次悟空白妙,终得平常心。”诚艺道真诠也。

余尝观其《归去来辞》长卷,以八分书陶潜诗文,笔势如倦鸟归林,墨韵似闲云出岫。卷尾自题:“非慕五柳高风,实悲当代文脉。”其深心如此。昔董香光论艺分南北宗,若余君者,可谓得南宗心印——不以技炫,不为物役,但以笔墨证道,诗书养心,于浮躁时世中立文人艺术之圭臬。

余与世轩,神交廿载,谊兼师友。尝不揣浅陋,数度为其著述作序评点。欲为立传,辄遭固辞。今乘逸兴,草成此文,直抒胸臆,以志斯人。

乙巳仲春于五味斋

2025-03-15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