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疙瘩验方汇辑
发布时间:2025-03-14 15:33 浏览量:10
疤痕疙瘩验方汇辑
一、小方药去疤痕患者
刘某,女,35岁,湖北十堰人,面部外伤后遗留疤痕2月。
患者2月前因与人争执,无意中被对方将面部抓伤,经治疗后,左下颌关节附近留下长3cm,宽0.5cm疤痕,自用疤痕灵后无效,当地三甲医院建议激光治疗,患者心理畏惧,前来就诊,就诊时疤痕成褐色,患者使用遮盖霜后仍十分明显,舌脉正常。
诊断:疤痕(毒淤互结)
治疗:攻毒逐淤,消疤祛痕
方药:五倍子30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1克 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10小时(以不痒为度)。
疗效:患者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按:此法对烫伤,烧伤留下的疤痕均有效;对轻度烫伤愈后形成的色素沉着也有很好的疗效。如果瘢痕形成瘤状,此方需加威灵仙煎膏才能起效。
威灵仙煎膏: 威灵仙500g,牡丹皮200g ,泽兰200g。
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热回流 3次,每次 1小时,滤过,合度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
二、瘢痕疙瘩治疗举隅
烧伤的疤痕颇难祛除,虽然可借助手术美容,但普通人难以负担,民间秘方也有好的疗效,但多秘而不宣。何绍奇先生《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有一例医案,或许对治疗有所启发。
王某,女,60余岁。1982年春节,不小心被滚烫的油烫伤左手臂,经当地医院治疗后,遗留疤痕挛缩,疼痛不适,半年后,专程赴京来请何绍奇设法治疗,他过去没治疗过这样的病,只好勉力开出一处方剂,让其试用。
处方:蛇蜕(炙酥)10克,麝香1.5克,冰片3克,珍珠粉10克,新鲜猪胆汁适量,调敷患处,每天一次。
大旨取胆汁能溶解疤痕,蛇蜕、珍珠粉吸湿生肌,冰、麝止痛之意,用药后约1月余,挛缩之疤痕居然全部消除,皮肤光滑,不复疼痛。疗效之好,实出乎何绍奇的意料之外焉。
此外,笔者查阅《古今单验方选评》,提到芙蓉叶、鸦胆子皆可试治瘢痕疙瘩,方法如下:
芙蓉叶治疗瘢痕疙瘩端午日采芙蓉叶,不拘多少,阴干,研细末备用。用时以清茶调成糊状涂患处,每天数次,次日须洗净原药痂再涂。涂药3~24小时,局部有淡黄色黏液溢出,用干棉球拭去即可,不妨碍用药。鸦胆子治疗瘢痕用鸦胆子软膏局部涂药,一例患者2月后疤痕干缩愈合。此外,僵蚕外用、沉香口服对祛除疤痕有一定帮助。笔者在治疗一例青春痘患者时,以葛根汤配合养血法取效,后用沉香、丹参治疗痘后疤痕,效果满意。治疗创伤或疮痂留下的疤痕: 鲜马齿苋煎水洗瘢痕处。每日2-3次。至瘢痕消除。
三、中医中药民间治疗疤痕的偏方
作者 魏绍金命理医理求是
1、生肌化瘀方:黄芪45g,太子参30 g,白术15g,生地黄15g,丹参30g,水蛭9g,桃仁12g,川芎12g。(生肌方:黄芪45g,太子参30g,白术15g,生地黄15g。
化瘀方:丹参30g,水蛭9g,桃仁12g,川芎12g),这个方效果最好,里面的葯物也比较常见,所以值得推荐。
川芎、丹参是个不错的葯物,这两味中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里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医化的理论解释,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强的抗凝血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纤维化有不错的效果,共同作用,软化疤痕,防止纤维交连变硬。西医方面,外用的葯膏以肝素钠为代表,就是个典型的抗凝血葯物。还有硅类防止纤维增生,所以治疗疤痕,中西医大部分还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过度生长。个人认为,喝这个葯的最好时机就是疤痕已经长稳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与周围组织相似的过程中,而不再有变化的旧疤痕,效果不会很明显,细胞的改建活动已经不太活跃了。
2、五灵脂丸
组成:五灵脂1500克。
功效:活血破淤,软坚化滞。
主治:瘢痕疙瘩。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温开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树根45克。
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
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入余葯,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连者可日服3-5次。
4、中医强调通过内服中葯调理机体阴阳以治其本,中医的内治法主要有三:
其一、内服防风、荆芥、丹参、白鲜皮等的“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止痒法”;
其二、内服党参、淮山葯、生地、熟地等的“养阴易气、养血润燥法”;
其三、内服桃仁、藏红花、浙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法”。中医治病不仅强调治本,也重视治标。
5、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6、乳香,没葯各35克,血余45克--人发,消瘀,止血,利小便。
功效:提脓拔毒,消肿软坚。
主治:疖肿、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麻油6000毫升入大锅内,加入(1)部分各葯,熬枯去渣,再用强火熬至滴水成珠,离火,投入章丹,冬天约25000克,夏天约3000克用铁棒急调,油渐变成黑色,最后将冷凝时加入(2)葯末,调和成膏。用厚纸摊成大、中、小三号,厚薄不同的膏葯,用时烘烊贴患处。
7、六物灭瘢膏 《外台秘要》
组成:衣中白鱼、鸡屎白、鹰粪白、芍葯、白蔹、白蜂各等份。
功效:灭瘢。
制备:上葯研如粉,以乳汁调和,贮瓶备用。
用法:涂于面上患处,每日3次。
说明:本方专用于治疗瘢痕疙瘩。方中衣中白鱼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全虫,《陆川本草》谓之可“破积,解毒,治疮疖”;《本经别录》记载其能“涂疮灭瘢”;
《千金方》中则以衣中白鱼及鹰屎白二味和蜜治疗瘢痕凸出,可见这些葯物在古时是治疗瘢痕疙瘩的基本用葯。除此之外,本方还选取了长于灭瘢痕、消症瘕的鸡屎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以增葯效;并配以芍葯养血活血,润肤红颜;白蔹清热解毒,消肿生肌。诸葯以乳汁调和则有滋润营养之效。
8、小品灭瘢方《刘涓子鬼造方》
组成:鸡屎白30克,辛夷1.2克,白附子0.6克,细辛0.4克。
功效:灭瘢。
制备:上葯酒浸一夜,以羊脂50毫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
用法:伤瘢以甘草洗后涂之。
说明:本方以鸡屎白为主葯,其味苦咸凉,可利水泄热,祛风解毒,软坚去积,是古方中常用的灭瘢除痕葯;配以辛夷辛温芳香,解肌散表,上窜头目,善治头面目鼻之病,《葯性论》中谓其“能治面生黑疱。面脂用,主光华”。现代葯理研究提示辛夷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附子、细辛辛散温通,可引葯上行头面,畅达经络。四葯共举可祛散风热,消肿散结而灭除瘢痕。甘草甘缓平和,有解毒调和之性,能“长肌肉”、治“金疮肿”《神农本草经》,所含的甘草酸铵、甘草次酸钠能有效地影响皮下肉芽囊肿炎症的渗出期及增生期,起到抗炎作用,因此此方用法中特别强调了敷葯前需以甘草洗伤瘢,以增强葯物疗效。羊脂是此煎膏剂的赋型成分,且亦可起到滋养保护皮肤的作用。
9、独角莲膏
组成:独角莲,皂角刺,白芷,防风,连翘,银花,生南星,刺猬皮,山甲片,当归,海桐皮,苏木,海带,火麻仁,希莶草各45克,干蟾3个。
本品为堇菜科植物光瓣堇菜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四、中医中药民间治疗疤痕疙瘩秘方
1、用三七粉加醋治疗疤痕疙瘩。
2、用防风、丹参、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剂、擦剂、町剂、散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软化瘢痕疙瘩,缓解、消除瘙痒、疼痛,使瘢痕结缔组织崩解,从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祛除愈痕。
3、因瘢痕多见于局部,故外治法更为常用。刘氏采用复方艾叶煎浸洗及丁艾油外涂方法,对减轻瘢痕增生,止痒止痛具有较好疗效。
复方艾叶煎由艾叶15g,老松皮30g,威灵仙15g,红花10g,煎汤3000ml。
丁艾油:艾叶30g,丁香50g,红花20g,冰片6g,前两味水煎至1000ml后蒸馏提取挥发油300ml;红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渗滤;冰片溶于醇液;
三者按1∶1∶1混合而成。
4、丹参除瘢痕:唐代孙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记载有一贴奇秒的“灭瘢方”,仅由丹参、羊脂二味药物组成。中医认为瘢痕的产生,主要是气血不和、气滞血瘀,风热毒气残留所致。丹参能宣通运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属结缔组织增生,为烧烫伤、手术及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外表美观,严重的还可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近年来经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丹参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样可取得较好效果。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法:将脱脂棉球或纱布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浸透,而后平敷于皮损处,直到药液自然干透为止,每日外敷2叫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此法简单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5、应氏以五倍子100g,强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锌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痒软化膏,局部外涂后以绷带或纱布包扎,外用弹力绷带加压缠绕治疗增生性瘢痕。
6、张氏等选用软坚消瘢散配合器械扩张治疗食道、胃吻合口反复瘢痕狭窄,(药用:乌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蚕10g,共研细末,每次6g,蜂蜜调服4次),其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疗效满意。
7、杨氏用五倍子50g、五灵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没药各5g,蜈蚣20条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后加温煎至焦黄,过滤,加入二甲基亚砜(消炎止痛、利尿、镇静)250g制成消痕油,用时外涂创面后加压包扎,总有效率为96.6%。该法以中西药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有较强穿透力,从而促进瘢痕消退,祛除愈痕。
8、胥氏用灭瘢膏作超声耦合剂,以超声透入法治疗瘢痕增生,(药用腊月羊脂100g,丹参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条,紫草60g,刺五加60g,先将羊脂熬油去渣,后将药投入,文火煎至质枯,滤净,自然凝结备用)。
此方法先以热效应使瘢痕组织的胶原纤维产生较大的延展性,再经超声的机械振荡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变软,使药物充分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9、张氏认为本病乃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以乌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条,苦参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余药加水泡10小时后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浓缩收膏成糊状,冷却后加粉外用。
10、毛氏用积雪苷外涂、内服祛除愈痕。
- 上一篇:一场跨越500年的“计算革命”跑出“黄山速度”
- 下一篇:瘢痕疙瘩治疗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