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模仿沁园春长沙写了一首词
发布时间:2025-03-14 11:06 浏览量:11
我模仿沁园春长沙写了一首词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晚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时长沙,他重游橘子洲,想到自己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不由得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通过描绘长沙秋景和回忆往昔的革命岁月,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等句,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和革命精神。
我反复思考,用了较长的时间,反复推敲,模仿上述词写了一首词。
《沁园春·听讲座》
——依《沁园春·雪》韵试作
古镇春朝,风暖长阶,云簇讲堂。
看杏坛内外,群贤静坐;轩窗远近,妙语飞扬。
笔走龙蛇,思追星月,论道何辞鬓染霜?
凝眸处,恰新苗破土,雨润晴光。
千年教化泱泱,引无数鸿儒立典章。
溯尼山木铎,声传礼乐;鹿洞薪火,光耀文章。
今日宏图,须凭巧匠,铸剑为犁育栋梁。
看明日,遍九州桃李,尽是雄枭!
这一首词:
1. 上片聚焦讲座场景:以"杏坛"(孔子讲学处代指校园)、"新苗"等意象展现教育现场,用"笔走龙蛇"暗喻教师记录思考,"雨润晴光"双关教育与春光。
2. 下片升华教育使命:通过"尼山木铎"(孔子讲学典故)、"鹿洞薪火"(白鹿洞书院精神)勾连古今,以"铸剑为犁"(化用战争转和平意象)喻课程改革,结句呼应"数风流人物"而更重群体成长。
3. 全篇立足教师视角,既有"鬓染霜"的奉献写照,亦有"育栋梁"的使命担当,符合老教师阅尽千帆仍心系未来的情怀。
我虽然很努力,但效果不是很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