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渊博却因制定祭天礼仪被非议:扈蒙
发布时间:2025-03-14 11:39 浏览量:11
远观近鉴宋朝人•306·学识渊博却因制定祭天礼仪被非议:扈蒙
扈蒙
扈蒙(915-986),字日用,幽州安次县(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有传。
本传记,扈蒙的曾祖父扈洋曾任涿州(治今河北涿州)“别驾”(“别驾从事史”的简称,亦称“别驾从事”。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祖父扈智周任卢龙军(治今北京)“节度推官”,父亲扈曾曾任皇帝侍卫“内园使”。
扈蒙少年时就能写文章,后晋天福年间(936-943)考中进士,后汉朝任鄠县(陕西西安鄠邑区)略似后世之办公室主任的“主簿”。
后汉乾祐元年(948)三月,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赵思绾叛乱,朝廷派大将郭从义征讨赵思绾。州县官员都穿着军装给郭从义率领的部队运送后勤物资,只有扈蒙身着文官冠服,举止舒缓,郭从义看了颇为惊讶。转运使李榖对郭从义说:“扈蒙是文学名流,不熟习行政事务。”郭从义没有再追究扈蒙。
后周广顺年间(951-953),扈蒙跟随归德军(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赵晖赴任,任略似后世之机要秘书的“掌书记”。
后扈蒙受召入朝,以“右拾遗”官职任史馆官员“直史馆”、皇帝的文字秘书“知制诰”。扈蒙的叔伯弟弟扈载时任翰林学士,兄弟同为掌为皇帝起草文件的“内外制”(翰林学士为“内制”,知制诰为“外制”),时号“二扈”。
宋朝建立之初,扈蒙由中书舍人升任翰林学士,因为向“同年”仇华请托事情,被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其后,稍稍升官职为“左补阙”,实任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征收市场税款的官员“监税”。
宋太祖乾德六年(967),扈蒙复任知制诰,兼任“史馆修撰”。
开宝五年(972),扈蒙受任科考主考官“知贡举”。
六年四月,受诏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七年,扈蒙上书宋太祖,请求委派宰相、参知政事每月轮值记录皇帝的诏书、言行、重要政事,以备史官修史之用。
宋太祖“从之”,当即任命参知政事卢多逊主管其事。
九年正月,宋太祖在“乾元殿”接受众臣、降王朝拜,仪式宏大隆重,扈蒙写了《圣功颂》献给宋太祖,记述宋太祖受后周禅让、平一天下之功,用词美好绮丽,宋太祖下诏褒奖了他。
但扈蒙受奖,却招来卢多逊的厌恶,被赶出朝堂,出任江陵府(治今湖北荆州)知府。
当年十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将扈蒙召回,任中书舍人,不久复任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转攻久已被辽国据有的幽州,扈蒙跟随。
战后回朝,扈蒙升官职为“户部侍郎”,实任略似翰林学士院副长官的“翰林学士承旨”。
雍熙三年(986),扈蒙患病,以“工部尚书”官职退休,不久去世,享年72岁。朝廷赠予他“右仆射”荣誉职衔。
本传最后记,宋初自张昭、窦仪去世,国家法令、制度、礼仪,多数由扈蒙修定。起初宋太祖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追尊祖宗,为四代祖宗建立庙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大典,以宋太祖的父亲“宣祖”赵弘殷配享天帝,接受祭祀,就是扈蒙的创意。
但当宋太宗即位,负责制定礼仪的“礼官”认为赵弘殷“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所以宋太宗在太平兴国三年、六年举行祭天大典,都改以宋太祖“配享”天帝。
九年(984),宋太宗接受部分百姓、官员的建议,准备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扈蒙建议:“尊崇父亲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宋太宗接受,决定从雍熙元年(984)按扈蒙的建议施行。但这一做法遭到有见识的人的非议。
扈蒙性情深沉稳重,不说人是非,喜好佛教经典,不喜欢杀生,官员都称他为“善人”,但有爱笑的疾病,虽然在皇帝面前也不能自行止住;多有著述,有《鳌山集》20卷传行世间。
《宋史》传后之“论”说,扈蒙学识渊博,恭谨宽厚,继窦仪之后裁定礼仪制度,惜乎在宋太宗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建议用赵弘殷替代宋太祖配享天帝,被有见识的人非议、否定。
今天的人们对扈蒙因建议用宋太祖、太宗的父亲赵弘殷替代宋太祖配享天帝,受到“有见识的人”的非议,可能不理解:赵弘殷是宋太祖、太宗的父亲,让他与天帝一起接受后人的祭祀,不是古人“以孝治国”的理念吗?但在当时的人看来,宋朝由宋太祖建立,宋太祖是开国之君,在宋朝,只有宋太祖才有资格陪着天帝接受后人的祭祀。
古人云:“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称得上国家大事的,只有祭祀和战争,所以古人对祭祀、对祭祀的礼仪非常注重、讲究,历朝历代都对祭祀之事屡有争论,甚至引发政治斗争,有的人因之被贬官、撤职,《宋史》所记这种争论就很多,且所争之事都很琐细。
扈蒙因制定祭祀礼仪只是遭到“有识者”的非议、否定,算是幸运的。
宋太祖赵匡胤
- 上一篇:如果你心里藏着一个人,相思难忘,就读一读这4首诗词
- 下一篇:文史钩沉:黄沟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