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后,人生的主业就是吃喝玩乐?别笑,这可是真理!
发布时间:2025-02-24 21:11 浏览量:1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活一世,吃喝二字。”这话放在年轻人身上可能有些夸张,可到了60岁以后,这可就成了硬道理。
你说奋斗?拼搏?到这个年纪,能吃是福,能睡是本事,能玩是境界,能乐才是王道。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消极了?”不,这是一种高级的健康哲学!
别不信,咱们来讲点硬核的:《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曾发表过一项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那些在退休后仍保持高质量社交活动、享受美食、保持兴趣爱好的人,平均寿命比那些整天愁眉苦脸、无所事事的人长5-10年!
所以啊,60岁以后,人生的主业不是操心,而是享受,而这“享受”可是吃喝玩乐这么简单。
“吃饭皇帝大”,这话在60岁之后更是要牢记。可不是让你胡吃海塞,而是会吃,讲究吃,享受吃。
这个年纪,身体各项功能都在走下坡路,能不能吃得健康、吃得开心,直接决定了你的后半生质量。
很多人一到60岁就开始“戒油、戒盐、戒肉”,恨不得天天清汤寡水,结果呢?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全都来了!
《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篇研究指出,适量的优质脂肪(如橄榄油、坚果、深海鱼)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过度清淡饮食反而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加速肌肉衰减。
别再盲目“养生”了,该吃的肉还得吃,该补的油还得补,关键是选对食材、控制量。
酒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争论不休。李白喝酒诗兴大发,苏东坡喝酒开怀大笑,可也有人一杯下肚,血压飙升,心梗发作。
要说60岁以后能不能喝酒?答案是可以喝,但得讲究方法。《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用红酒(约150ml),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如果过量,那就是妥妥的“催命符”了。
适量小酌怡情,大口猛灌伤身,关键在于把握分寸。
60岁以后,身体对水的需求其实比年轻时更高,但很多老年人口渴感下降,不爱喝水,结果就是血液粘稠、便秘、肾结石、尿路感染统统找上门。
1.咖啡、茶、牛奶,哪个才是老年人的“长寿水”?
很多人觉得,喝水就是喝白开水,但其实不同的饮品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大不一样。《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适量饮用咖啡(1-2杯)可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但如果晚上喝,就可能影响睡眠。
绿茶富含茶多酚,能抗氧化、降血脂,但胃不好的人喝多了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而牛奶则是补钙的好选择,但喝错了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水要喝够,饮品要选对,别盲目跟风。
1.退休后最容易“早死”的人,是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
有研究发现,那些退休后没有兴趣爱好、没有社交活动的人,患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0%!60岁以后,“玩”不再是附加项,而是必需品。
想想古人,苏轼一生坎坷,但他会吃、会玩、会写诗,活到66岁,而那些成天忧国忧民的帝王将相,往往英年早逝。
2.朋友圈比血压计更重要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这项长达85年的研究,跟踪了724名男性,结果发现:影响寿命最长远的因素,不是基因、不是饮食,而是“优质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60岁以后,社交圈子比降压药更管用。
别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多出去和朋友喝茶、下棋、爬山、旅游,哪怕是每天和邻居唠嗑几句,对身心健康都有极大好处。
《柳叶刀》(TheLancet)的一项调查发现,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平均寿命长7-10年。
60岁以后,心态比吃啥、喝啥都重要。
1.60岁以后,最该学的技能是“放下”
年轻时的恩怨情仇、家庭矛盾、职场竞争,到了这个年纪,就别再折腾自己了。
该放下的放下,该释怀的释怀,心里不装事,身体才能轻松。
2.60岁以后,最好的养生,是“笑”
笑,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抗衰老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开怀大笑的人,免疫力提高30%,心脏病风险降低20%。
没事多看看喜剧,多和朋友聊聊开心事,别让自己活得太严肃。
60岁以后,人生已经进入了最自由、最该享受的阶段。
这个时候,吃得开心,喝得健康,玩得尽兴,乐得自在,才是“长寿的终极秘籍”。别再纠结、别再焦虑,放下负担,去享受这来之不易的“黄金岁月”吧!
参考文献
1.《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2022年
2.《英国医学杂志》,2021年
3.《欧洲心脏杂志》,2020年
4.《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19年
5.《哈佛成人发展研究》,2023年
6.《柳叶刀》,2022年
7.《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1年
- 上一篇:设计师懂校服的?
- 下一篇:龚大勇|AI高科技让人“惊掉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