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绍白谈心系列之四十四
发布时间:2024-11-13 01:43 浏览量:21
雌化和雄化,在生物界,同时存在,但生物学揭示雌化现象比雄化要普遍得多,是谓“泛雌化”,而泛雄化则不存在。
非但更普遍,雄化比雌化要难得多。在人类,男人要想变成女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转变,都比女变男要容易得多,所需时间和花费也都更少,成功率也高得多。
要理解为什么,就要回到前文所说的雄雌二性彼此的关系:从进化或演化角度,雌(母)在先,而雄(公)是母基之后的演进产物,这就决定了“退易进难”,亦即,由简单变复杂难,由复杂到简单易。女性只有性染色体X,男性则同时拥有X和Y,Y的作用就是决定受精卵为男性。由此可见,男性是女性的分化或演进,因此“女易男难”。
如果仍不明白,恐怕还需借用热力学定律,尤其熵增原理,它说的是自然状态的整体趋势是随着能量耗散过程而逐渐变得无序(无序度=熵),最终结局是死寂。要想有序,就必须有能量输入。整个宇宙范围都遵循热力学定律,而地球上生物的出现却显然与之矛盾,是绝无仅有的“孤例”现象,其原因,当然是外界能量的不断输入:阳光照射地球,加上其他条件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地协同作用,便有了生命,且能够延续。
生命是完全有序之物,有机物的熵值低于无机物,生命体的熵值又低于有机物,在已知自然万物之中是最低的。推而广之,宇宙之中的所有进化,都离不开“额外”的能量输入,否则就只能处于无层级之分的至为简单状态。熵值低等于有序度高,有序度高就意味着复杂度高,有序和复杂是完全正相关的。所以你会发现,进化层级越高的生命,其复杂程度就越高,概无例外。人类,万物之灵,进化顶点,当然也就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
越是复杂的事物,越是脆弱,越难维持,越容易出问题或故障,越容易失灵或失效。把镰刀和联合收割机对比一下:前者简单,后者复杂;前者无需维护,后者需专人伺候,还需燃料供给,也免不了故障乃至罢工。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和规律,概括起来就是:高级返回低级容易;低级升向高级困难。
学心理学的都知道“狼孩”的事例。一个人类的婴儿被狼群获得并将其养大,后来他重返人间,但带有太多狼的特性、动作和习惯,智力也跟狼差不多。反过来,要是狼崽由人类养大,再怎么施加人类的教育和训练,都不可能成为人,只能是狼。
其他方面也有太多例子佐证男变女易女变男难。譬如,中国戏曲素有男扮女的传统,最杰出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毕生都扮演花旦角色,真正做到了神形兼似,多少人(包括女人!)都觉得比女人更像女人。可是,女扮男,就非常罕见,且不易成功,很容易看出破绽。
泛雌化就是雄性减弱和退化的结果,先天因素的影响不大,基本上由后天因素主导。人类独有的思想观点、意识形态、文化形态和社会风潮等,都会对后天性别的发育、塑造和定型起重要的作用。
例如,上世纪末,好莱坞推出奶爸主题电影和电视剧,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在其影响下,男人分担母责乐当奶爸成了西方社会的风气。微笑运动,街头拥抱运动,鼓励男孩养宠物,肯定男人使用化妆品,还是歌曲《男人哭吧不是罪》,等等,都有类似作用,它们形成合力削弱雄性。
历史也给我们启示:专制集权社会,无论古今中外,首先对付并压制的就是雄性,因为对其权柄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雄性。生理阉割,钳制思想和舆论,枪打出头鸟……各种方式,都是针对雄性的,尤其血性——雄性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泛雌化产生的原因,多数科学家认为是“安逸”所致,即越是生活安逸环境安全,男人就越是容易雌化,说得没错,因为激发雄性离不开竞争和奋斗,对此,反例可证:思维越简单,越容易快乐。古人有“难得糊涂”一说,说的就是这个:人,万物之灵,可能连猪都不如;吃饱,睡好,交配,就这三部曲,猪生足矣,令人羡慕!
然而,这只是部分和次要,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社会意识、社会运动和社会风气,概称为“三社”。
例如,在“资本和资本家有罪”的高压之下,个人财富创造备受压抑,而财富创造挣钱养家是男人的天职。财富创造需要高度的体力和脑力,还时刻要承担风险,因此无疑是激发男人雄性(竞争和奋斗)的上佳途径。这条途径没了,后果可想而知。
又如,倡导男女平等,必然剥夺男性权利并削弱男人地位,不然何以平等?!而权利和地位是靠雄性争取的,剥夺和削弱它们,也就剥夺和削弱雄性。
发明和创造,文明的两大支柱,都是雄性驱使或其特质发挥作用的成果。雄性没了,它们也就没了!
人类生存空间是由雄性撑起和拓展的,雄性没了,空间便会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