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118岁高道修炼的养生妙法
发布时间:2025-01-19 15:14 浏览量:21
武当山118岁高道修炼的养生妙法
“赤龙搅海”亦称“胎食”、“咽津”、“咽唾养津法”,是古代道家一种强身健体的“舌功”。
古人造字时,取意舌旁的水为“活”字,别有深意。唾液是人体里的“玉液琼浆”,有“生命之水”的美称。
在出土的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可见咽津养生由来已久。
明代中药学家李时珍盛赞唾液,谓其为人体的“灵液”、“神水”、“金浆”、“醴泉”,可以使人“精气长留,颜容不槁,目明耳灵”。《本草纲目》中对唾液也是不吝赞美之词:“人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气,二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
《仙术秘库》讲:“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
由古即今,唾液享有生命之水的美称。现代科学研究探出其奥秘,原来唾液中有氨基酸粘蛋白、球蛋白,有淀粉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多种酶,有近十种维生素,有钾、钠、钙等多种矿物质,还能合成人体极重要的激素,如肾上腺皮质素、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等,含量虽微,但作用很大。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加速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牙齿、眼睛、骨骼、关节的发育。
舌为心之苗,脾经连于舌根、散于舌下,肾经也通舌根,肝经行颊里环绕口唇,喉咙发音更离不开肺气。舌的活动还牵扯到任脉,故曰,舌动,对所有脏腑都有补益作用,是一种极好的内调方式。
“赤龙”指人体口腔之舌,“海”指人体之口腔,所谓“赤龙搅”,就是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体内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徐徐咽下,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于“赤龙搅海”,历史上有几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耳聪目明,体力不衰。一代枭雄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所谓“玉泉”,其实就是唾液。
到了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记载“晨兴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都会用舌头在口腔内舔磨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做9圈。然后,舌头以同一顺序舔磨外侧齿龈9圈。直至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到了清朝年间,年过八旬的乾隆皇帝,其养生方法之一就是“齿常叩,津常咽”。
到了现代,武当山道姑李诚玉1996年时已经108岁,看上去仍面如中年妇女,有记者问其养生之道,她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赤龙搅海”原理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是人体之精华,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
《辞海》解释:“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分泌唾液达1-1.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和近10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以及有机酸和激素。唾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加速核糖酸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所以,经常运动舌体,有利延缓衰老。
明代医家龚居中在《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四卷(1630年)),详论肺痨病之证治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 ”,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以上。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唾液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 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 等。
“赤龙搅海”功法
1、舌舔上腭散步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唾液频生。当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丹田。如此便五脏邪火不生,气血流畅,百脉调匀。
2、赤龙搅海 舌在口腔内舔摩内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划两个36圈;然后,舌以同一顺序舔摩外侧齿龈36圈。此法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津液生出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此谓“玉液还丹”,即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
4、赤龙吐芯抬头闭口,然后突然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再用力把舌缩回口中并闭口。如此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共做9次。待口水增多时,分三次咽下。每日次数不限。此法不但利五脏养颜面,尤其可平滑前颈部皱纹。
练习舌功,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宋代养生家蒲虔贯在《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中说:“常以舌柱口齿,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如果身体里津液不足,就会导致皮肤干燥,就会让皮肤失去润滑光泽,同时还会引起口干、便秘等诸多症状。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五脏的功能调和了,自然人就看着精神,皮肤自然嫩滑漂亮。总之,常练舌功,能润五脏,爽肌肤,对健康长寿益处多多。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