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抓教学质量的4大法宝

发布时间:2025-01-15 08:13  浏览量:23

魏书生:抓教学质量的4大法宝

魏书生,著名教育家,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名誉校长,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力。魏书生强调,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并注重教学的每个细节,抓好学困生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这四大法宝不仅构成了他教育实践的核心,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抓习惯就是抓质量

魏书生深信,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巨大的,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时期开始,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而80%则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魏书生认为,要抓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然而,这一任务仅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培养一批得力干将,即班干部。他主张像李世民那样大胆起用人才,通过设立班委机制,让班干部协助持之以恒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机制不仅锻炼了人才,还避免了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魏书生特别注重细节。以语文教学为例,面对学生在多元化环境中提笔忘字、别字、错字频发的现象,他提出应从抓生字、抓背诵、抓课堂知识点等基础环节入手,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他认为,只有将这些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做好,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二、抓细节就是抓质量

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曾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魏书生深谙此道,他将这一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强调抓教学的每个细节。他认为,教学是一项平凡的事业,但要把这项平凡的事业演绎得不平凡,就必须把平凡的事做好。

魏书生主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他提倡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他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背诵,以及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却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

此外,魏书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注重细节的教学理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抓学困生就是抓质量

在当前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魏书生认为抓合格率实际上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他提出“差生决定成败”的观点,强调对学困生的关注和转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魏书生认为,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缺乏毅力和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通过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和跟踪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为了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魏书生还主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共同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四、抓读书就是抓质量

魏书生深信读书的重要性。他引用培根的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他认为,读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并让它一直保持下去,魏书生采取了多种措施。他每周安排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并组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此外,他还成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相互借阅、互换图书,以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

在阅读课上,魏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读名著。他坐在讲台上与学生面对面读,教师的入神阅读与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考试只是一条鱼,而培育学生的读书习惯则是给了学生一片海。有了这片海,学生自然能够收获到更多的鱼。

结语

魏书生的四大法宝——抓习惯、抓细节、抓学困生、抓读书,不仅构成了他教育实践的核心,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坚信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这四大法宝的实施,魏书生成功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将永远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