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作文“独享、分享、共享”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发布时间:2025-01-10 07:12  浏览量:2

中考模拟作文“独享、分享、共享”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原题呈现(50分)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个人“独享”的情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道出了与人“分享”的乐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寄寓了与民“共享”乐事的情怀。

独享、分享、共享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导引

审题立意:

独享、分享、共享是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独享意为独自享有或享受。鲁迅小时候独享的是阿长“切切察察”的关爱,柳宗元独享的是小石潭清静幽邃的氛围,宗璞独享的是紫藤萝带来的震撼与感动。总之,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独享,最终的立意若回归精神之感悟,那么文章就有了深度。

分享意味着与他人分而享受、使用,也可用于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提倡分享,我们常说“有福同享”就是一种朴素的分享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利他”精神;“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则表现了基于分享的“和”的精神内涵。总之,分享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优秀品质。《诫子书》中的一言一语,是诸葛亮作为父亲,分享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与朱元思书》中的一字一句,是吴均作为朋友,分享给朱元思的山川美景和避世情怀;《社戏》中的一问一答,是迅哥儿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分享的童年乐趣。

共享是将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所有人共同拥有。与分享相比,共享涉及的范围更广泛、程度更深。2017年,“共享”成为年度热词。“共享经济”是对社会闲散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尝试,“共享经济”发展壮大,涉及行业不断增加。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教材中体现的共享理念有:《驿路梨花》中小小的草屋,是共享给赶路人用以休憩身心的净土;《植树的牧羊人》里老人在高原上植树三十多年,凭一己之力把荒原变成绿洲,少不了共享精神的加持。总之,共享理念从物质层面来看,节约了社会成本;从精神层面来看,是一种大爱与奉献的体现。

构思选材:

1.关于“独享”。你一定有独享的经历吧,例如,一盘你的“专属菜”,一个专属于你的空间,甚至专属于你的称呼、身影。独享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给予者的偏爱,而这些偏爱,往往是其情感价值所在。此外,独享阅读的体验:《水浒传》里让人热血沸腾的侠肝义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理想九死不悔的奋斗,《昆虫记》里有趣且充满科学精神的昆虫记录等;书本里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有趣的形象,异于当下的社会生活,不同的价值观念、智慧妙方等。相信总有一段阅读体验让你念念不忘,不妨把这段体验记录下来,便是很好的“独享”素材。

2.关于“分享”。分享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分享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善意与信任。物质层面:好友的一份零食,一本心爱图书,一张有故事的照片等,都有分享的意义。精神层面:一个专属你们的小秘密,读书分享会,書本中关于分享的故事等,都是很好的“分享”素材。

3.关于“共享”。共享理念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从先秦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到如今的“共享经济”的繁盛,皆出于共享理念。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图书等,共享方式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就“共享”的体验,或对“共享”的见解,发表看法。

构思建议:

1.记叙一次关于独享(分享或共享)的经历。

2.描写美好景物或时光,在描写中表达情志。

3.就三个关键词代表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或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观点并论证。

无论选择哪一种文体、哪一种观点,都要深入挖掘“享”背后的精神力量,以求达到与读者心灵的共鸣。

佳作展示

人生“三享”

“享”字,意为物质或精神上的受用。古人言“享”,多用于向神灵、祖先进献食物,后引申为拥有或享受。

独享:一个人

一山远立,万木争荣,众鸟齐飞,孤云徘徊,独享的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静谧闲适。岁暮天寒,大雪纷飞,墙角一梅,凌霜傲雪,独享的是“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与坚贞。午后茶歇,田园葳蕤,时蔬鲜嫩,放下俗务纷扰,独享的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之自在与豁达。你也可以独自领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厚重,感受“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之宁静,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洒脱。

此类独享,须亲临亲感,方能赏生活之美,品自然之德,悟人生之味。发现,感悟,珍惜,此之谓独享之真谛。

分享:人和人

生活不止独享一味。棋逢对手之计较,提剑切磋之专注,提笔互咏诗文、奇文共赏之雅致,分享之乐在于:互相增补,有疑共解,学识可进,阅历可丰。

有言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乃自古之道。《论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善于分享之人必遇知己。万物之景仅我一人赏,总不如伴友而观来得快意。

分享可以使人快乐,也可以使生活便利。人应常怀分享之心,当金樽对月时,身旁总有新朋故友,岂不美哉?

共享:人和众

共享,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共享之道。

共享,是孔子手执书卷、有教无类的教育信仰;是“诗圣”寄忧思以广厦,庇寒士佑天下的济世丹心;是欧阳修日思夜想,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种理念实则暗含“三享”之内涵。人活于世,从不是单独个体,而应投入群体之中,那么,该如何平衡“三享”?简言之:独而赏之,分而得之,共而有之,此之谓“三享”之法。

点评

本文有三大优点,第一,布局合理,作者从独享、分享、共享三个角度来谋篇布局,在结尾阐述如何平衡三者关系,文章结构完整合理,总结极为精练。第二,本文引经据典,颇有文采,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且內涵理解到位,引用合适,使文章内涵丰富,生动深刻。第三,语言简短精练,语句介于白话和文言之间,让读者感觉洗练、典雅。

提升建议:在“分享:人和人”这一部分,构思相对凌乱,有堆砌之嫌。如果作者能够厘清三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文章条理更加清晰。在“共享:人和众”这一部分,不妨再写一写当代社会的共享理念与现状,这样使文章由古到今,更具时代特性。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该文建议评分:48分。

独享月光

夜静悄悄,漫步路上,我独享一份月光。

抑或盈满,抑或残缺。快乐时,群星与它做伴,共同照耀寂寞的人间;失落时,一颗孤星与之遥望,静静陪伴。

刚刮过一阵台风,又下了一场暴雨,乌云尚未散尽。抬头仰望,只看见一片朦胧的天色,隐隐约约有一轮硕大的圆月,在乌云的映衬下,更凸显出朦胧之美。

我独享一份月光,品味它的宽容与博大。

又是一个情绪作祟的夜晚,窗台角落的一本老相册,让我想起儿时的玩伴。那些童年的欢乐,如今被清风吹得又散又乱。月啊,那些过往时光,随着你的阴晴圆缺一点点消逝了吗?沉思中,月变得更亮,静静地躺在浩渺深邃的夜空中,繁星一眨一眨的,似乎摇摇欲坠却璀璨繁华。

时光飞逝。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埋进了泥土,大清王朝的铁蹄被锁进了海关港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是亘古不变的。千万年来,你一直忠诚地守护着人间,清辉无限。有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曾向你讲述自己的境遇,诉说难平的意气。你呢,是否也像今晚一样,寂静无声地聆听?这样想来,我这一丝丝愁绪,也就显得云淡风轻了。

我独享一份月光,品味它千磨万击的淡泊与智慧。

我四处寻望月的影子,却只发现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大地少了月光,没有了银辉;天空少了月亮,没有了生机。我以为这是个孤独的夜晚,而月儿却令我又振奋起来:它正努力穿透云层,把光亮帶向人间。开始只是微微透出些许光,后来大致能看清月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终于,一轮皎洁的明月呈现在眼前!是啊,经历千年,它早已看透一切,像一位智慧的长者,洗尽铅华,宠辱不惊。它告诉我们:辉光总能驱散阴霾。

我独享一份月光,品味它亘古不变的美好。

窗外斜照的月,渗进一丝幽光。一眼望去,我呆住了:这是一种不可言状的美:它不像明镜,也不像白玉盘;它像是羞涩的少女,腮边泛着红晕,悄悄藏进树丛中,化作斑驳的月影。它是纯粹的美,自然意义上的美,它的存在,便已经是造化的奇迹。

夜静了,万物沉睡,只有月在云层中穿梭,发出静美的光。我独享一份月光,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

点评

本文作者独具匠心,以一次独享月光的经历为脚本,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月亮变化之美,巧妙融入自己的独特情思。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明月自古至今的照耀与见证,阐述了月千秋万代的宽容与博大,在这照见古今的明月之下,作者内心的小情绪荡然无存,可以说是月治愈了“我”;第二部分通过明月穿透乌云,塑造了一个历经千磨万击而淡泊智慧的月之形象,从这轮明月中,“我”感受到了精神的伟大与力量,是月给了“我”勇气;第三部分,作者从单纯的美学意义上来欣赏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造化的奇迹,可以说,月是“我”的知己。结尾“我独享一份月光,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一句,既点明主题,又颇具意蕴,让人回味无穷。

提升建议:首先,对月的描述过于累赘,尤其在第八段,读来稍显啰唆,可适当删减。其次,要分清“月亮”和“月光”,二者之间还是有细微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该文建议评分:48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