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88)

发布时间:2025-01-07 11:48  浏览量: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选自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材料二:

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纵情曲蘖①,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②;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羲之《兰亭记》③,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晋人文字,如此者不可多得。昭明《文选》独遗此篇,而后世学语之流,遂致疑于“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之语,此等俱无关文理,不知于文何病?昭明,文人之腐者,观其以《闲情赋》④为白璧微瑕,其陋可知。

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弯环诘曲,意古人流觞之地即在于此。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

(节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曲蘖:代指酒。②“夫蒙庄”句: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借此说明世事万物时时都在运动变化,难以预料。③《兰亭记》:即《兰亭集序》。④《闲情赋》:晋陶渊明撰,萧统认为“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振辔A于朝市B则充屈之心C生D闲E步于林F野G则辽落之志兴。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只是,与《项脊轩志》中“顾视无可置者”的“顾”字意思不相同。

B.“席”,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席,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席”用法不相同。

C.“以”,介词,用,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以”用法相同。

D.“病”,妨害,与《归去来兮辞》中“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的“病”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绰引用前人以水设喻的说法,说明人和水一样,人的性情、水的形态都会因境遇不同而发生改变。

B.孙绰此文与《兰亭集序》结构不同,先议论,认为山水可以化解愁思,然后再叙写兰亭游玩的美景和乐趣。

C.袁宏道看不上被道理禁锢的腐儒和沉迷于功利的庸夫俗子,认为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都是极其浅薄平庸的。

D.袁宏道赞扬了世人选择平地砌小沟渠形成流觞之水的做法,认为这与人家里园林亭子中的美景一样有雅趣。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2)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5.古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从未停止,请概括两则材料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7题。

江上吟

[唐]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运用夸张手法极写行舟之乐,表达诗人对纵情声色、恣意享乐生活的批判。

B.诗歌将屈原和楚王进行对比,强烈表达诗人对权贵的傲慢和对不朽文章的赞叹。

C.诗歌用豪壮之语,塑造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屈的潇洒形象。

D.诗歌描写生动鲜明,抒情酣畅淋漓,结构绵密工巧,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色。

7.本诗“海客无心随白鸥”与黄庭坚《登快阁》中“此心吾与白鸥盟”诗句中都有“白鸥”,请分析两首诗中“白鸥”所起作用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将郭橐驼所说的“”这一社会弊病与种树太殷勤的做法相类比,突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2)中国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离开实践的认知是不可能的,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山名由来的原因时所说的“,”两句话也有此意。

(3)暑假来临,外地学子踏上归乡的路途,此刻唯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才能表达归心似箭的心情。

参考答案:

1.BDG

2.D

【解析】A项“顾”,只是;《项脊轩志》“顾视无可置者”的“顾”是“回头”的意思。B项“席”,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席;《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的“席”解释为名词“席子”,用法不同。C项“以”,介词,用;《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以”也是介词“用”的意思。D项“病”,妨害;《归去来兮辞》“违己交病”的“病”是“困苦”的意思。

3.D

【解析】“今择平地砌小渠为之,与人家园亭中物何异哉!”是反问句,意思是现在的人选择平地砌小沟渠形成流觞之水,与人家里园林亭子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和古人选择大自然中兰亭作为流觞曲水的雅致是不能比的。

4.(1)推究诗人雅致(情趣)的兴起,料想他们歌咏是有缘由的。(“原”,探究,推究,推求;“兴”,兴起,缘起;“谅”,料想,设想,估计。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2)死如果不值得害怕,古代的圣贤为什么崇尚懂得生死的道理呢?(“可”,值得;贵,看重,崇尚;“闻”,懂得。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5.(1)寄情山水,以审美的态度体验生命的美好,获得精神的愉悦。

(2)物我合一,以达观的态度看淡生命的得失,获得超我的平静。

(3)向死而生,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死亡,珍惜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4)珍惜现在,以文字记录当下之悲喜,与后人共通生死之感叹。

(每点一分,两点两分,三点四分,四点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材料一中,从“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等诗句可以得出一二两点。材料二中,从“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羲之《兰亭记》,于死生之际,感叹尤深。”等诗句可得三四两点。

【参考译文】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古人用水来比喻本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难道不是因为它静止下来就会清澈见底,而流动时就会变得浑浊吗?人的性情因为所学习的事物而有所迁移,接触到的事物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有所感怀。所以如果在早市中挥鞭策马,那么心中就会(因人群熙攘无法纵情奔驰而)生出郁结之心;在树林野外闲散步行,那么心中就会(因无所阻挡)而生出辽远空阔的兴致。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一天的满足则是永恒,足以抵得上比百年还多的时间。

在暮春开始,我们在南边山涧水边举行祭祀。高高的山岭有千寻之高,广阔的湖泊有万顷之宽,其山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在这时用香醇的酒水来相和,以豁达的观念来看待一切,一定是万物混同的状态了,哪里还能再感受到大鹏与斥鵎这两种生物的小大之辩呢?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欢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牵绊住了心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推究诗人兴致的兴起,料想他们歌咏是有缘由的。

兰亭记

古今文人喜爱风光美景,没有不对死生之时感叹的。所以有的人登高临水,悲叹山陵深谷尚且不能长久;花开的早晨月圆的晚上,感叹人生像那朝露闪电一样容易消逝。即使在他心情舒畅愉快,抱负施展顺利的时候,也常常像有一段隐忧埋伏在胸中,世间的功名富贵,全然不足以消除他牢骚不平之气。因此有的卑下的人纵情饮酒,尽情享受声色之乐;有的高雅的人借助写文章诗歌,以求得不朽;有的探求仙佛之道与飞升成仙、坐化成佛之术。这些事情虽然不同,他们贪生畏死之心是相同的。惟独那些庸夫俗人,沉溺于权势和财利,不相信眼前有死。而一种头脑刻板迂腐的读书人,为道理所约束,也说:“死就死罢,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这些人都平庸低下之极,不值得谈论。庄子这样通达事理的人,把生命比喻为藏在海里也不能永恒的山;孔子这样的圣人,感叹岁月像那消逝的流水。死如果不值得害怕,古代的圣贤为什么崇尚懂得生死的道理呢?

王羲之的《兰亭记》,对于死生之时,感叹特别深刻。晋人的文字,像这样的不可多得。《昭明文选》单单遗漏了这一篇文章,而后世学写文章的人,就对“丝竹管弦”“天朗气清”等语句表示怀疑,这些都与文理无关,不知对于文章而言有什么妨害?昭明太子是迂腐的文人,看他认为《闲情赋》为白璧微瑕,他的浅陋就可以知道了。

兰亭在乱山中,涧水回环弯曲,料想古人流觞饮酒的地方就在这里。现在的人选择平地砌小沟渠形成流觞之水,与人家里园林亭子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呢?

6.A

【解析】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7.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白鸥”都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物我两忘之境的赞美。

不同点:(1)李白诗中借海客无心却有白鸥相随和仙人还需等待黄鹤相对比,表达自己此刻已经胜过神仙,超越世俗的欣喜。(2)黄诗用与“白鸥盟”的典故,表达想要远离官场喧嚣,想要归隐江湖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每点2分。李白借鸥鸟表达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这江上之舟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已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而这里的“海客”和“白鸥”已经成为一体,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黄诗中的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8.(1)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