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三”:历史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发布时间:2024-10-17 11:43 浏览量:5
茶叶中的三大特征性物质分别是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茶氨酸可以使茶具有鲜爽味,还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咖啡碱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提神。人类对茶的利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在原始社会,茶被当作植物性食物来源之一;后来人们将茶叶烹煮食用;随着社会发展,茶逐渐演变成纯粹的饮料。这些都体现了数字 “三” 与茶的紧密联系。
在《易经》传统文化中,“三” 可以看成是代表天、地、人三才。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谈到 “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 “三” 是指阴阳和 “和”,阴阳之和然后能生万物。潮汕功夫茶茶艺中三个茶杯的安排,就含有阴阳和合吉祥的意味。同时,“三” 在数理上还包含 “多” 和 “全” 的意思,表示完满。如《易经・说卦》有 “利市三倍”,《诗经・硕鼠》中 “三岁贯女” 的 “三” 都不是实指,而是表示多和多年。在古今中外人们的普遍观念中,“三” 被认为是第一个完满者。
在潮汕功夫茶中,“茶三” 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和谦和的礼仪。不管一起品茶的人有几个,杯子永远都是三个,三个杯子摆成 “品” 字,体现了品茶之意。品茶时,三人得味,清净雅致,营造出悠然的氛围。主人会用第一泡来洗杯洁具,每一泡茶出汤前,会用开水依次清洗三个茶杯,不仅有洁净作用,还能高温消毒。这种做法体现了主人的谦让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祥和的情谊。在品茶的过程中,大家相互谦让,互动增加了,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融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也会加深。
古人饮酒常以 “三爵酒” 为礼,《礼记・玉藻》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喝酒时,主人先饮,称为 “献”,向客人暗示 “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主人喝完后,客人回敬主人,称为 “酢” 或 “报”。最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 “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称为 “应酬”。如今很多地区为表达敬意,仍延续连敬三杯的传统。
自古以来,人们对 “三” 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一般从 “一” 到 “二” 比较容易,到了 “三” 就会略感困难,“三” 在古人眼中是最圆满的。罚酒三杯是由 “圆满” 之意引申而来,被罚者每喝一杯酒,对自己的 “错误” 认识就加深一层,当被罚者喝了三杯酒,说明他已有了完全认错之意。在现代社会中,罚酒三杯已演化为酒友们调节气氛或者劝酒的说辞。
皇龙酒有 “三三三” 饮酒法,即品三口,饮三杯,喝三次。初次接触皇龙酒时,用小杯细细品味三口,第一小口需快速入口,酒香虽浓不掩其味;第二小口需中速入口,酒香虽浓不掩其香;第三小口需慢速入口,酒香虽浓不掩其格。品味三口过后再豪饮三杯,第一小杯需流过舌尖,酒盘旋入喉;第二小杯需平铺舌中,酒回味入喉;第三小杯需倒入舌根,酒一线入喉。连续喝过三次皇龙酒之后,就会爱上它独特的风味。
内参酒以 “三” 为文化标志,其独特的馥郁香型由 “浓、清、酱” 三香合一而成,衍生了馥郁香独有的 99 种风味物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还特别呈现出 “感官雷达图”,将馥郁香 9 大主要香气组成 9 大维度,科学立体地诠释产品特性。内参酒选取 “蜜甜香”“草木香”“烘焙香” 三种典型风味进行精心勾调,分别对应 “闺中兰香”“九里草木”“烟火流香” 三款产品,对应着三种场景:独酌深思时淡品 “九里草木”,浓烈畅饮时追忆 “烟火流香”,闲适微醺时浮华 “闺中兰香”。内参酒以 “三” 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产品魅力。
在古代婚礼中,夫妻拜堂先拜天、地、再拜父母,这一传统习俗深刻地体现了古人对数字 “三” 的钟情。古人认为数字三代表天地人,涵盖了世间的万事万物,象征着无限的生机与生命。这种对数字 “三” 的崇尚,表达了古人对世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活处事完美的执着追求。婚礼中的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 “三道大礼” 之后,方能送入洞房,更是将数字 “三” 的圆满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人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讲究中庸之道,而数字 “三” 在婚礼中恰好体现了这种度的把握。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得简陋,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婚礼的庄重与神圣。
在烧香拜佛时,人们手中的香一般为三根。这反映了古人对世间万物的诠释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在佛教中,烧香拜佛的三根香代表佛法僧三宝;在道教中,三根香可能代表着对天地万物的尊敬。无论是哪种解释,都体现了数字 “三” 在宗教信仰中的特殊地位。古人认为,通过烧三根香,可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激,同时也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和祝福。这种传统习俗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在许多地方延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数字 “三” 在历史习俗中的体现远不止婚礼和烧香拜佛。如 “三教九流” 中的三教,即儒、道、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教中的 “三才”“三尊”“三纲五常”,道教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清尊神”“三花聚顶”,佛教的 “三宝”“三世” 等,都体现了数字 “三” 在宗教文化中的特殊而神圣的含义。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典故也与数字 “三” 有关,如晋文公的 “退避三舍”,刘邦的 “约法三章” 等。这些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谋略,也反映了数字 “三” 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数字 “三” 也随处可见。例如,“事不过三”“礼以三为成” 等俗语,体现了数字 “三” 作为标准和极限的观念。在传统礼俗中,臣民上朝要 “三跪九叩,三呼万岁”;对于高贵重要的客人要 “三请四邀”;隆重的宴席上,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才能说事等等。这些习俗都反映了数字 “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深刻影响。
数字 “三” 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 “三” 解释为万物演化的基础,足见古人对 “三” 的重视。在《易经》中,数字 “三” 代表天、地、人三才,兼合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组成汉字 “三” 的三道横线,便代表了天、地、人,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然的敬畏。此外,数字 “三” 还象征着事物的起始、发展和终结,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发展的深刻观察。在传统文化中,数字 “三” 与许多重要概念相关联,如佛教中的三宝、道教中的三清、儒家思想中的三纲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数字 “三” 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以《十三经》为例,数字 “三” 的词条高达 724 条,居于首位;而仅次于它的数字 “二”,词条只有 486 条。在《辞源》这部专业的古汉语词典中,数字 “三” 的词条数量同样高居榜首,多达 609 条。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数字 “三” 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数字。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数字 “三” 的高使用频率,如《史记・律书》中写道:“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一个好的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尾。这种 “三段式” 的圆满情节,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以人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为例,《三国演义》中有 “三顾茅庐”、《西游记》中有 “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有 “三打祝家庄”、《红楼梦》还有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远古初民在长期劳作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久而久之,古人这种沟通天地以达到 “天人感应” 的目标,便逐渐演绎成了 “三才观”。数字 “三” 正好体现了这种 “三才观”,即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在一些 “讲究人” 的带领下,数 “三” 传统便慢慢渗透到了人类社会之中。如古代的阴阳学说,《道德经》中提及的 “三生万物”,就能展现在神奇的八卦中。因为八卦中的每个爻卦,都是由三个基础单位组成的。而古代社会中的王权象征,同样有 “三才观” 的影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三,天地人之道也。” 能沟通天地,还能庇护百姓的人,才应当是王权所在。古代的礼制作为维系社会纲常伦理的重要纽带,也深受数 “三” 传统的影响。古人在结婚时,需要 “三拜”;在筵席中敬酒,则需要 “三巡”,这些礼数要求,同样是数 “三” 传统在人类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总之,数字 “三” 在古代文化中无处不在,使用频率高,被视为万物演化的基础和完美数字,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和 “三才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数字 “三” 深受古人喜爱,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