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4-12-22 08:00  浏览量: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智慧结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大学生调节自身心理压力的重要举措,能够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灵活应对生活和学业上的压力与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含丰富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文化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挑战,并能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历史故事,可引导大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当下挫折,积极调整心态,以提升其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观点思想,可帮助大学生树立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诵读经典,深入领悟丰富的思想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且深厚的思想智慧,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诵读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而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计划性阅读,即制定阅读计划,依据阅读计划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经典著作,例如《论语》《孟子》《大学》等。教师布置好诵读任务之后,学生可先了解这些著作的写作背景和思想体系,让诵读更具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发掘古人的思想智慧精华,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同时也调节自身情绪,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二,营造古典宁静的诵读氛围。古典宁静的诵读氛围是学思践悟必不可少的环境。例如,教师在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让学生伴乐诵读,沉浸在经典著作中,尽情感受其思想的浸润,感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其三,教师要依据经典著作设计一定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心理情景模拟中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经典智慧的认知和理解。

研究儒家伦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儒家道德观念中有许多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思想观念,例如“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虽然跨越千年,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仍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儒家道德观念设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其一,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辩论、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其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其二,教师可以借助古代先哲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义”的内涵,进而让他们思考“义”在当代社会中的新内涵和新意义,通过古今的贯通和对比,让学生对这一思想观念有更为深刻的感悟,进而指引其行为。其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古代的一些礼仪,并在学习后通过展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明礼仪、讲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其四,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讲解诚信的重要作用,强化他们对诚信的认同;还可组织系列心理健康讲座,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

开展传统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传统艺术有着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举办一些传统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其一,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文化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以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就其呈现的艺术创作积极发言讲解,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基础上提升其知识储备。其二,积极发挥音乐的重要效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其以生动、可感的形式让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到美的存在,净化心灵、激发感情,起到教育、陶冶的作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开设相关音乐课、举办有关音乐艺术活动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三,通过多样化方式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只有评估反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心理艺术课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教学目标和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202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编号:2024zsszsx008〉,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1022〉)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