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育人素养
发布时间:2024-12-11 14:42 浏览量: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与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养息息相关。“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六要”素养的再次提出,为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六要”要求不断提升育人素养,更好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
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做品行之师。“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楷模,做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品行之师。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大德,是思政课教师的精神支柱和人格基石。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站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长为立志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有用之才。二是锤炼品德修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教育光靠说教灌输难以让人信服,必须靠教育者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实现以德育德。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高尚道德的弘扬者、学生品行的塑造者,还要努力锤炼品德修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用自身高尚的德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让自身言行成为所教授道德理念的最好印证,做品德优良、言行雅正的道德榜样。
拥有扎实学识积累,做学问之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过硬的学问是教师立业之本,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是思政课教师游刃有余解答学生思想困惑的前提和基础。一是扩充知识储备。练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注重理论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让思政课充满说服力、富有感染力。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思政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和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专业前沿知识、吸纳广博通用知识、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有意识阅读其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典,积极关注国际局势和国内外热点事件,善于进行古今中外纵横对比,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价值,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比较中明辨是非。二是深化知识运用。思政课教师要将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运用于育人实践,并在科学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走进名师示范课堂、参与教学方法培训和教学创新大赛等方式,有效掌握并科学运用探究式、体验式、专题式、分众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主动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探索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构建开放教学、精准教学、高效教学、协同育人的良好教学格局。
遵循科学育人规律,做智慧之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遵循教育规律、掌握育人方法、练就育人智慧不仅是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要的切实回应。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探寻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做到既热爱育人,更善于育人。一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启迪思维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画龙点睛,加强思想引导,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二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新时代青年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不喜说教。一方面,要理直气壮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旗帜鲜明回应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深刻剖析,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历史、现实和未来;另一方面,要努力讲出思政课的真理味道和学术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与他人、社会、民族、国家、世界之间的正确关联,进而在这种关联和价值确信中明确人生目标,确立治学报国的远大志向和人生理想。
涵养深厚育人情怀,做仁爱之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仁爱之心是师德之源。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改造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必须内心充满爱,方能真正赢得学生信任,实现传递大爱,激发大爱。一是坚持爱教育和爱学生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做好学情调研,以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为教学的着力点。课中通过课题研讨、小组展示、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外与学生及时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教学诉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坚持爱祖国和爱人类相结合。一方面,要在理论讲授上着力,讲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涵要义、世界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以更高远的站位和更宏阔的视野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实践引导上着力,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拓展提升创造条件,将出国游学、青年交流营、国际组织实习等纳入“大思政课”,既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又激励学生在国际场合发出中国青年声音,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