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老病多?该怎样延长人的健康寿命呢?
发布时间:2024-12-11 10:20 浏览量:6
本文谈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正在面对或将要面临的问题。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请您看到底,愿同各位切磋。
一.从关于寿命的两个概念说起
人能活多少年?生物学家从多个方面预测,是120年。
然而,古今中外,却罕有活到120岁的人。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的概念。
人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当前的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它虽然称预期寿命,却不代表一个人真正能活多少年,它反映的是当前这一人群的死亡水平。在现代,一般受社会经济水平和医学发展程度影响。即物质生活越富裕、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医疗条件越好,人口死亡率就越低,人均预期寿命也就越长。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阶段经济和医学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先进的健全的医疗保障卫生和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影响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瑞士、冰島、日本、丹麦、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平均预期寿命达80岁以上,而经济和卫生水平低下的非州塞拉立昂和津巴布韦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不足50岁。
随着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许多国家人口迅速老龄化,人们发现反映死亡水平的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不能充分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原因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居民的不健康年限也同时延长。换言之,就是长寿的人数越多,不健康的和患病的人数也越多,即出现了人口健康状况隨着老龄化在下降的态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提出了"预期健康寿命"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一个人健康生活的年限,即拥有健康身体的寿命,这里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机能大致正常,至少有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可以令人长寿,但长寿不一定都健康。活到90岁依然生活能够自理,无疾而终,其健康寿命就是90岁。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的计算公式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患病期(包括残障期)的年数。
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是人均预期寿命减去人均患病期(包括残障期)的年数。
假如一个人60岁后就因为患病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服侍,即便活到90岁,其健康寿命充其量只有60岁。
二.延长健康寿命更重要
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健康寿命为64岁,其中男性63岁,女性65岁。而不少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健康寿命比我们高得多。比如法国,为73岁,比中国多了9年,其中男性为71岁、女性为76岁。又如日本,男性为72岁,比中国男人多9年,女人为78岁,比中囯女人多13年。也就是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居民,不但自然寿命长,健康生活的年限也长。
由上述可见,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更重要。拥有了长时间的健康寿命,人才能活得幸福,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也即是说,生活的质量重过生命的长度。
笔者曾参加大连市老年学会组织的大连百岁老人调查。发现人过90,能生活自理者便很少见了,过了百岁,就都离不开他人服侍。
显然,伴隨着病痛、残疾、失能、失智的长寿,不是我们希冀的目标。即使患病,也将疾病的发生压缩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好。所以,生命的质量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齐平江近日指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现在不到70岁,平均带病生存的时间接近10年。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43%的老人有多种疾病共存(2种及以上),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
以上数字是触目警心的。据2021年民政部公布的资料,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关节炎、慢性胃炎、骨质疏松症、腰椎病等是缩短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常见疾病。
三.疾病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三十年来,我国食品市场的日益丰盛,人民的生话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伴随,却是居民慢性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长。
以发病率甚高的高血压病与糖尿病为例。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为7.7%,现在则上升为33.5%,即3个人中,即有1人为高血压病人,60岁以上老人的发患病率现在是54%。糖尿病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人中很罕见,现在的病人约为1.5亿,较20年前增长了10倍以上,另外还有1.5亿人的后备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人类十大死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到2/3。在我国居前三位的则依次是:脑中凤、恶性肿瘤和冠心病。这3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数占人口总死亡数的86%,也是致使老人失智失能的主要原因。
可以看出,影响人口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不少患病老人活动困难、认知能力降低。举步蹒跚和扶杖而行者,在各地的居民小区都随处可见。可以推测,病臥在床,当更为多也。现在的医院如同市场,就诊人数空前的多。
疾病让老人,不但要花费辛苦一生积攒的钱,还连累子女,自已活受罪,其生命意义似乎只剩下同病魔作斗争了。
一些老人受病痛折磨,苦不堪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约占世界总自杀死亡人口的1/3。 据2013年中南大学肖水源介绍,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比其他所有年龄组的自杀率高3倍以上。据武汉大学刘燕舞对八省11村的一项调查表明:接近40%的自杀死亡老人生前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31%的人处于病痛状态。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笔者之所以引用这些数字,是因为这是当下我们不能回避的极为严竣的社会问题。
勿庸置疑,由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阿尔兹海默病、骨折等慢性病导致的失能与失智是悬在老年人头上的两把利剑。人老了,病多了,这是当下不争的事实。
人们不禁要问:生活水平提高了,寿命延长了,病却多了,这是为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老人的健康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老年人所患的疾病是成年累月造成的。试想,现今70-80岁以上的老人经历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他们何曾有机会接受过健康教育?当他们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何曾知道什么是健康?近20余年来食物丰盛了,他们又何曾知道该如何正确安排一日三餐?
不管怎样,辛苦劳作了大半生的老年人,现在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怀与尊重,为儿为女者必须想方设法善待家中衰弱和患病的老人。
四.该怎样面对这一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云:"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毫无疑问,我的需要延长的是健康预期寿命,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健康、活得幸福。在70-80岁后还该拥有健康,还能享受人生的快乐。
那么,该如何延长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呢?答曰:除了医疗之外,祛病延年的重要原则便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早在上世纪的1992世界卫生组织发佈公告指出,在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生活方式占60%。可见,社会和遗传因素并非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决定乃是主要的也,即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延长健康寿命的关健。
世卫组织系统的总结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将其译成中文,便是4条16个字,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俗称健康生活四大基石。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铺就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即便是有某种疾病家族遗传病史的人,也会避免或改善。
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居民的健康素质普遍比我国高。
比如,法国和意大利居民自古就有饮葡萄酒的习惯。但半个多世纪以来,鉴于对饮酒有害健康的认识加深,居民的饮酒量则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二十年来,受世卫组织公告的影响,现今的年轻人拒不饮酒的人数明显增多。
戒烟限酒现在己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时尚之举。
再如日本,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就立法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在学校吃统一供应的营养餐。自小接受饮食营养教育,致使日本人罕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者。学生营养餐对提高日本人的健康水平起了关键作用。
我国香港、台湾亦如是。
毫无疑问,居民健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世卫組织制定的四大基石即是对科学的生活方式总结和概括。
显然,为了延长居民的健康寿命,就必须大力宏掦与贯彻四大基石!什么时候都不晚。
比如对戒烟控酒,即便是成瘾的老年人,也该做到。
再如对低盐膳食,即便是年过70岁的高血压患者,一日三餐饮食也该重视减盐。
当然是越早越好。
想必各位对这四大基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但有人会说: “你讲的这些,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对此,我要郑重地说: “ 说 ‘做不到’,就说明你不想做。‘不想做’,便说明你还没懂”。
日前,民政部发表的公报显示,截止2023年未,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以上人口约为2.17亿,占总人口15.4%。
中国的老龄化在年复一年的在加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正在面对或今后可能面临着严竣问题。
请各位放下手机,闭目想想:
笫一.你该怎样对待你年老的父亲与母亲?是不是要给他们弥补缺失的保健知识?让他们去除不良的生话习俗。
第二.如果你尚在中青年时期,你自已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及早的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一位美国专家说的一句话好极。即 “一个人现在的健康状况由20年以前的生活方式决定”。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最后,有必要再次强调,面临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人都该行动起来,积极铺就健康生活四大基石!
祈愿普天下人,人人健康快乐!不再为人老病多而憂虑。
(图片取之网络;技术:广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