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医药大学,中医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三)

发布时间:2024-11-22 13:54  浏览量:13

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当前的中医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正如郝万山教授所言,中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能够治病的医者。然而,现今的中医药大学中,中西医知识的比例分配似乎并不合理,学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需要同时学习大量的中西医知识,且实习地点又多是西化严重的中医院,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削弱了中医教育的纯粹性。

此外,中医教育中的导向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医药大学应当培养的是能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的医者,而非空谈理论或沉迷于西医课程的学生。然而,现实却是,许多中医学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他们追求的往往是职称地位,而非真正的临床治病能力。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回归传统,重视临床实践,是中医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传统的中医教育注重实践,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便开始接触临床,通过跟随老师抄方、观察治疗过程等方式,逐步熟悉并掌握中医的诊疗技巧。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更能够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治病的医者。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对中医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我们需要调整中西医知识的比例,让中医教育更加纯粹和专注。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临床实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最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他们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临床治病上,而非仅仅追求职称地位。

中医有其精髓所在,在古时候都是师徒值传承,传内不传外,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种模式下,徒弟会学的很专,而且能够继承师傅的衣钵,理论体系、临床经验都会比较丰富。而这样的模式,也是中医无法大面积发展的原因。而现在呢?虽然大学普及,但大多数的大学教育却都是放养式教育,真正学到精髓的,也只有那百分之二,甚至是千分之二。

中医药大学该不该取消,国医大师邓铁涛早就说了“学院派中医是中医的掘墓人”,著名中医关庆维说:每次和大学生去开会,他们都会带我们去展览室参观。讲解员一提到中医中药,就是降血脂的,这让我感到很可怕。

现在教育出来的药学家,基本都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去引领中医中药学发展。从这个体育当中,你看着所有的学子们都朝着这方向走的时候,你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中医中药的消亡。

教育不能他读了很多书,但是你也不能说他的理论就学的如何好。其实现在孩子学习中医的时候的整个课程设置,2/3都在学西医和外语,1/3的时间其实才学中医。

中医里要对经典著作的教育,还有学子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疏离和陌生,导致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都不了解。去了这个背景以后,再学中医,其实是很难学成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中医中药其实是处于一种停滞和消亡的状态。

国家建立了那么多所大学,然后那么多学子苦苦的学,学完了以后自己对中医中药都不信了。而且向那个植物药学,向西医文化价值取向去妥协。西医在降血脂,他也降血脂,西医在降血压,他也在降血压,西医在扩张血管,他也学利尿去。这种思维模式怎么能成为中医呢?

其实是变成了一个西医文化的一个附庸了。所以真正的中医文化没得到弘扬和发展。

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的都是在怎么样治病,而且很多教材里边和书本里都在以病统证。所以孩子最初走向临床的时候,都是在给人治病。然后也受那个化验单的左右,知道吧,那个实验室物理诊断,化验诊断是帮你诊断出什么病,然后我们用中药怎么样去治这个病,这个病恢复有几个证型,然后我们拿几个证型的方子怎么样套这个病。

其实这个对病的认识,其实是西医的一个角度,病原体或者是组织器官的实体改变,然后药物治不好,其实就割除的这这么一种战争模式。

然后呢很多人也在用中药去在人体实施战争,然后去对抗疾病,对抗病灶。所以很多人在用重要的功法之品去跟病毒啊病体啊去战争,去克敌,这是一个第一个层次要跨越。

然后这个跨越时间其实是很长的,如果要没有一些比较高层次老师指点,很多人一生都在这个体系当中跨越不出来。

南怀瑾大师曾说过:凡欲为大医……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典》,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运体真,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外部推荐